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溫和教養】媽媽堅持溫和教養 逐漸發現難以實踐 不打不罵卻令自己內耗 網民指要這樣做!

MamiDaily

更新於 6小時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現代育兒風氣強調溫柔、同理、不打罵,「溫和教養」逐漸成為網絡與社群討論中的正確答案。不少父母為了避免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努力練習理解孩子、接住情緒,期望打造理想中的親子關係。一名媽媽近日在 Reddit 上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歷,引發不少共鳴。她指出,雖然自己從來不贊成責罵或體罰孩子,但當她嘗試實踐社群極力推崇的「溫和教養」時,卻感受到極大的心理壓力與挫折。

媽媽嘗試實踐社群極力推崇的「溫和教養」時,卻感受到極大的心理壓力與挫折

Photo from MamiDaily

逐漸發現難以實踐溫和教養

事主分享,自己從小在一個充滿壓抑與控制的家庭長大。成為母親後,她希望能擺脫上一代的方式,用更有愛、更理解孩子的方式教養下一代。

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行為和思維越來越複雜,她卻發現自己難以掌握所謂『溫柔而有界線』的表達方式,也很難真正平靜地接住孩子的情緒反應。她坦承,溫和教養對她來說就像一種理想化的語言,充滿距離感,實踐起來困難重重,也讓她不時陷入「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的自我懷疑與內耗。

溫和教養對她來說就像一種理想化的語言,充滿距離感,實踐起來困難重重,也讓她不時陷入「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的自我懷疑與內耗

Photo from MamiDaily

過度放大孩子情緒反失去界線

在事主的分享中提到,當身邊缺乏認同此種方式的支持系統,或家中有多名年幼孩子時,要長期實踐溫和教養其實相當吃力。她形容自己常常強迫自己不能大聲、不能生氣,無論孩子多情緒化,都必須努力「理解」與「同理」。

但久而久之,她開始懷疑:難道孩子所有的情緒都需要被「認可」嗎?她認為,某些孩子的反應雖然值得理解與同情,但若每一個情緒都被過度放大,反而可能讓孩子失去對「界線」與「情緒調節」的認知。

某些孩子的反應雖然值得理解與同情,但若每一個情緒都被過度放大,反而可能讓孩子失去對「界線」與「情緒調節」的認知

Photo from MamiDaily

找到合適的教養方法

在親身摸索後,事主最終找到對她而言較為可行的教養方式——權威型教養與蒙特梭利原則。她指出,這兩種方式都強調尊重孩子的個性與選擇,但同時不放棄清晰的規則與界線,對她來說更容易實踐,也減少了情緒壓力。

她也補充,其實不少研究都支持權威型教養與蒙特梭利對孩子的正面影響,甚至有研究顯示,這些方法相較於溫和教養,對父母而言心理負擔更小,也更容易持續。

其實不少研究都支持權威型教養與蒙特梭利對孩子的正面影響,對父母而言心理負擔更小,也更容易持續

Photo from 《你好再見媽媽》劇照

育兒方式不可能一體適用

事主最後表示,網絡上經常將教養方式簡化成「非溫和即傷害」的二元對立,彷彿不用溫和教養就是壞父母。但實際上,每個家庭背景、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同,育兒方式不可能一體適用。

她鼓勵其他父母勇敢探索各種有實證支持的教養方式,從中找出真正適合自己與孩子的平衡點。畢竟,父母也是人,也需要喘息、被理解,而不是只為了達到「正確教養」的標準,把自己壓垮。

網絡上經常將教養方式簡化成「非溫和即傷害」的二元對立,彷彿不用溫和教養就是壞父母

Photo from MamiDaily

網民指出溫和教養的現況問題

不少網民也在留言中指出,現在有些父母在實踐溫和教養時,太過依賴套公式的對話,例如「你是不是感到失望」、「我們要有溫柔的手」,講得很到位,卻缺乏實際的引導與界線建立。一位網友就直言:「有些孩子在外頭亂跑亂叫,父母還站在原地說『你現在是不是有點激動』,講完也沒下文,根本沒有在教。」

也有人指出,許多失敗的案例,其實是因為忽略了孩子的年齡發展。像兩歲幼兒根本聽不懂抽象概念,這時一味講道理、講感受,只會讓他們更混亂。他們需要的是行為示範、簡單清楚的反應,而不是一連串大人的語言邏輯。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溫和教養與權威教養其實核心類似,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建立界線。一位家長分享:「我原本以為自己在用溫和教養,後來才發現,其實那是權威教養。關鍵不在於你用什麼名詞,而是你有沒有真正在教孩子,也有照顧到自己。」

延伸閲讀:

【孩子睡遲】女瞓過龍憂上學遲到 求父載送被拒掀爭議 網民:究竟是責任教育還是情感傷害?

延伸閲讀:

【子女教養】孩子經常拖延 家長一味催零作用? 要培養自律性 必先掌握4大要素對症下藥!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Reddit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超級食物定義】不可不知10大Superfood! 營養+食用貼士全面睇

MamiDaily

【子女教養】孩子經常拖延 家長一味催零作用? 要培養自律性 必先掌握4大要素對症下藥!

MamiDaily

【皮膚感染】3歲童玩沙後手掌痕癢腫痛 母一看嚇親「有東西在爬」揭寄生蟲感染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LINE你睇】 日本人氣吉祥物船梨精 爆笑奇招防中暑惹熱議

LINE TODAY

【LINE你睇】 球場上的兄弟情 最熱血的借花勁佛

LINE TODAY

國金軒晚市主餐牌七一折 需出示指定圖像|國金軒著數情報

明報

《穿著Prada的惡魔》續集開拍 原班人馬震撼回歸

趣你的News

港島香格里拉最強六手聯乘 珀翠X台中JL Studio X 新加坡 Revolver 四天限定亞洲餐飲與調酒藝術盛典

am730

The Porch 🇭🇰

sa_foodieadventure

放下,是人生功課!你放過他,就是放過自己,把你的自在的空間打開了,你沒有障礙的地方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啟德AIRSIDE 「《侏羅紀世界:重生》地球極危禁地」 搵泰坦巨龍、棘龍、風神翼龍打卡|好去處

明報

一天

虛詞.無形

【新書】《拾荒的人 - 香港拾荒者勞動紀實》書摘——〈拾荒者的工作倫理反思〉

虛詞.無形

【深圳-蛇口韓系奶油風Cafe 仿佛置身新沙洞的既視感】

852 FoodVoyage

「雪域的祝福」唐卡展覽@啟德雙子匯

明報

昂坪360x香港迪士尼樂園20周年:坐限定版水晶纜車+逛昂坪市集打卡|好去處

明報

香港嘉里酒店榴槤自助餐回歸 榴槤拼盤/榴槤咖喱海鮮煲/榴槤巴斯克

am730

麗晶酒店「L’Alchimia dei Profumi」全植物下午茶

明報

日本鳥取縣年度盛事!親身直擊西瓜長芋健康馬拉松 搞怪Cosplay/超甜西瓜無限放題

am730

不住產房的後果? 邊牧聽主人話唬爛後真信了

Styletc TW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李偉文醫師:避免腦神經退化、失能,注意4件事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辦公室減肥|彈力帶/按摩球等6款小幫手推薦 平價易入手

am730

啟德「雪域的祝福」唐卡藝術展

癒報 Healpy Post

暑假好去處|奧海城見習動物護理員活動 親手照顧大熊貓寶寶 「打工換宿」住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

am730

奶媽和親媽的差別 貓熊一舉動被教訓全網笑歪

Styletc TW

慶祝PEANUTS《花生漫畫》75周年 GIORDANO推出Snoopy親子裝

am730

創科遊學玩轉暑假2025下周舉行 超過80項創科活動及體驗免費玩

Yellow Bus黃巴士

做便當或野餐都適合!厚蛋三明治

iCook 愛料理

香氣濃郁、微甘鹹香!紅燒香菇滑雞片

iCook 愛料理

零技巧「小兔奶油蛋吐司」療癒又可愛♡

iCook 愛料理

【子女教養】孩子經常拖延 家長一味催零作用? 要培養自律性 必先掌握4大要素對症下藥!

MamiDaily

70歲病人插管醒來寫下「別救了」!丈夫卻堅持不放手...醫師揭真相:原來最難的愛,是成全對方離開

Styletc TW

【中環扒房推介】OMAROO Grill維港靚景+頂級牛扒 味覺視覺雙重享受!

Esquire HK

基本工具:新手入坑 千元基本裝備

明報

本地有機種植 翠綠飽滿 秋葵夏日當造 百搭之星

明報

Quicknote:堂島卷×精品咖啡 「太極圖」卷蛋啡味濃

明報

秋葵紅遍亞洲 走上中印日餐桌

明報

阿根廷世遺冰川公園 「冰山一角」場面震撼

明報

拉竿收絲 扮慌失失小魚 假餌撩交打 誘魚上釣

明報

知多啲:主動型釣法 釣手體能大考驗

明報

軟硬假餌:不同形狀 吸引不同魚種

明報

看完暑假劇場版 吃迴轉壽司拿柯南小物

Walk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