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星寄語:運動健康
【明報專訊】第15屆全國運動會進入倒數,全城啟動迎接11月的連串精彩賽事。香港獲得場地自行車、擊劍、七人制橄欖球、鐵人三項、高爾夫球、沙灘排球、男子手球及22歲以下男子籃球等項目的承辦權,屆時必定熱鬧非凡。在這些項目中,我特別喜歡籃球,希望到時有機會入場觀賞,親身感受緊張刺激的比賽氣氛。
我自小喜歡打籃球,可惜疏於練習,現時球技只屬一般。早前在醫學院運動與家庭同樂日,我興致勃勃與幾位「波友」同事組隊參加籃球比賽。連場激烈賽事後,我雙腿痠痛了兩個星期,步行也有困難,至今記憶猶新,亦不免暗忖自己是否沒做足熱身就上陣了?這次經驗再次提醒我,運動務必持之以恆,不要三分鐘熱度,更不要一暴十寒。充足的熱身運動,亦有助避免受傷,讓我們充分享受運動的樂趣。
全運會激發全城運動熱,有朋友或受氣氛感染,開始培養定期運動的習慣,而定期運動的朋友甚至會提升訓練強度和難度,進一步挑戰自己。這些都是值得鼓勵,但如果操之過急,或者不得其法,可能導致受傷,最終得不償失。
「運動健康」計劃為全港市民而設
約兩個月前,我在專欄提及港大醫學院的「運動健康」計劃,沒料到有些朋友竟誤會了這項計劃只為精英或專業運動員而設。其實,計劃對象是全港市民;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工作繁忙,很多人仍未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而我們都知道恆常運動對身心有莫大裨益。可是,做運動時必須面對受傷風險,那怕是精英或專業運動員。任何人做普遍的運動如跑步、游泳,或各球類如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還是自體重量訓練,同樣有可能受傷。所以,社會上運動風氣愈是普及,我們就愈應重視運動健康,從預防受傷到妥善治療及復康等,俱與健康息息相關,不可偏廢。
了解防傷竅門 共享運動樂趣
因此,港大醫學院「運動健康」計劃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提升社會各界對運動的認識和興趣,包括預防受傷的重要,以及治療、護理及復康的最新發展。過去3年,港大醫學院做過多項研究,並為醫護人員及公眾人士舉辦各類講座和工作坊,以推廣最新資訊。此外,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亦舉辦多元化活動,鼓勵癌症康復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減少癌症復發機率,包括提供安全的健身環境,讓癌症康復者定期運動;由營養師及運動教練分享如何透過均衡飲食和適當運動,妥善管理體重等。
運動有益身心,受傷風險也不容忽視,但這不應成為我們四體不勤的藉口。希望大家培養定期運動的習慣之餘,多了解預防受傷的竅門,共享運動的樂趣。
文:劉澤星(港大醫學院院長)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專欄「澤星寄語」,分享醫人醫事,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