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早期攝護腺癌偵測利器!PHI納健保 比PSA 篩檢更精準

NOW健康(TW)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楊芷晴 報導

【NOW健康 楊芷晴/台南報導】今年58歲王先生本身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平時規律服藥控制,原本沒什麼特別不舒服,僅有解尿比年輕時稍微慢一點、晚上偶爾解尿1至2次。直到最近家中長輩罹患攝護腺癌而異常緊張,因此至附近診所檢驗攝護腺抗原指數(PSA),結果PSA為5.31 ng/ml稍微偏高(正常值低於4 ng/mL),轉而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曾文歆門診尋求幫助。

健保給付攝護腺健康指數(PHI)檢驗 有助精準篩檢出攝護腺癌

王先生因為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屬於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在曾文歆醫師建議下,進一步做了剛通過健保給付的攝護腺健康指數(PHI)檢驗,發現PHI高達58,代表有40%以上攝護腺癌的機率。後續進行核磁造影暨超音波影像融合穿刺導引系統,以精準的方式診斷出罹患了第二期的攝護腺癌,立即接受達文西攝護腺癌根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第4天移除尿管,解尿順暢後出院,目前定期於門診追蹤。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曾文歆說明,攝護腺癌最可怕的不是症狀有多嚴重,而是「太晚發現」。美國前總統拜登於2025年初也坦言自己罹患攝護腺癌時已是晚期、骨頭已有轉移,這不僅震驚全球,也讓許多人意識到:即使是接受定期健康檢查的國際領袖,也可能在罹癌初期沒有察覺。攝護腺癌因為初期常無症狀,或僅表現為頻尿、排尿困難、夜尿等常見的泌尿道症狀,容易被當成老化或攝護腺肥大所忽略,一旦確診往往已進展到較晚期。

攝護腺癌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名 傳統攝護腺隨機切片準確率有限

在台灣,攝護腺癌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名,年長者罹患的風險更高。不少民眾正是因為泌尿道不適而就醫,抽血發現攝護腺抗原指數(PSA)偏高(通常指4至10 ng/ml之間的灰色地帶),醫師才會安排進一步攝護腺切片來確認是否為癌症。

曾文歆醫師指出,傳統攝護腺切片也存在著幾個問題。首先,準確度有限,一般經直腸超音波導引之切片診斷攝護腺癌的敏感度約為40至60%。根據歐美大型研究,首次切片未偵測出癌症者,在後續追蹤切片中有25至30%被發現確有癌症存在。再者,切片屬侵入性檢查,約有1至2%的病人可能出現嚴重感染,甚至需住院治療。此外,也常伴隨血尿、血精或局部不適等副作用。因此,越來越多民眾與醫師,都希望能有一種更精準、更安心的檢測工具,來篩選出真正有罹癌高風險者,再進一步安排切片檢查。

台灣引進PHI助攻攝護腺癌早期診斷 造福PSA偏高未明確診斷者

曾文歆醫師進一步指出,為了提升攝護腺癌診斷效率與病人安全,自2024年12月起,臺灣已正式將「攝護腺健康指數(PHI, Prostate Health Index)」納入健保給付,造福更多有PSA偏高但未明確診斷者。

PHI是由3種PSA血中成分(total PSA、free PSA與[-2]proPSA)計算出的綜合指標,能更精準反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根據亞洲及臺灣的研究顯示,PHI的準確度遠優於單純PSA以及過去比較常見的free PSA,對於區分良性攝護腺增生與癌症,具有顯著的輔助價值。舉例而言,PHI值大於55者,其罹癌風險平均可達44至68%;若僅介於25至35則風險可能僅約26至35%。如此即可協助醫師與病人依據風險高低,決定是否要進行組織切片,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與併發症,也減輕病人的焦慮情緒。

多參數磁振造影可清晰解剖影像與腫瘤風險區辨 切片前更準確評估

曾文歆醫師強調,除了PHI,近年影像診斷技術也有長足進展。多參數磁振造影(mpMRI)可提供更清晰的攝護腺解剖影像與腫瘤風險區辨,若發現可疑病灶,再透過MRI影像融合即時超音波導引進行「靶向切片」,可將癌症偵測率由傳統切片的50至60%提升至80%以上,且可減少無意義之切片取樣,提升效率與安全性。目前台灣許多醫學中心皆已具備此類診斷能力,讓病人者在切片前能獲得更準確評估。

攝護腺癌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存活率逾9成 建議定期進行PSA與PHI檢查

曾文歆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篩檢與診斷工具近年突飛猛進,不再僅倚賴傳統PSA和隨機切片。早期的攝護腺癌不管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或放射線療法或荷爾蒙治療,10年的存活率都可達到9成以上。但若是晚期甚至已轉移的攝護腺癌,則不然。儘管荷爾蒙藥物不斷推陳出新,轉移的疼痛依然會造成病人的生活品質變差、體力不濟等情況發生。

曾文歆醫師呼籲,民眾應勇敢面對身體的異常訊號,若有頻尿、排尿困難、血尿、下腹部或骨盆疼痛等情形,尤其是年齡超過50歲、有家族史者,更應定期進行PSA與PHI檢查,必要時安排MRI評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維持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關鍵。正如前美國總統拜登的案例也提醒我們的,攝護腺癌不會等人,但科技可以幫助我們贏在起跑點!

# 首圖來源/Freepik

查看原始文章

東生華獲雙料肯定 從治療到助人實踐健康產業永續轉型

NOW健康(TW)

醫學系學生招生總名額風波 教育部與衛福部拍板總名額

NOW健康(TW)

高齡看不清別再當老花或白內障 當心可能是黃斑部裂孔

NOW健康(TW)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衛福部大動作發5.47億!護病比達標大紅包,護理人員為何冷眼看?

康健雜誌

他吞嚥困難「僅喝流質食物」以為小事 檢出食道癌末期

中天新聞網

如何讓台灣再成為全球照護制度的典範? 邱文達:從健保走向3層次全民保險

康健雜誌

存活率不到5%!八仙塵爆男子經10次植皮重生 如今靠義肢登上山

台灣健康醫療網

台灣每年需要多培育幾位醫師?1300人已不該是標準答案

康健雜誌

白飯淋滷汁恐成糖尿病推手!譚敦慈:相當於3顆方糖

中天新聞網

百日咳疫情創10年新高!6月增17例確診青少年佔多數

中天新聞網

M痘週增4例本土病例!暑期高峰來襲 今年已累計16例

中天新聞網

梨形身材有益健康?德國研究揭:下半身脂肪儲存有好處

中天新聞網

1種飲料比加工肉更易患腸癌?日喝1杯風險增32% 醫生教如何防大腸癌

am730

日本腦炎流行季來襲!新增5例確診住院治療全在中南部

中天新聞網

研究觀察:乙醯半胱胺酸抗發炎機制 未來可望應用於腎病控制輔助

台灣健康醫療網

「亞健康」問題嚴峻!專家曝健康生活的重要 1 關鍵,黃金能量紡織品可協助

Heho 健康(台灣)

IIRST年會國際大師齊聚台灣 交流白內障手術最新進展

NOW健康(TW)

大熱天騎機車30分鐘,她熱到「橫紋肌溶解」!身體發熱、手腳麻、尿變「這色」是警訊:嚴重需洗腎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69歲《浩客慢遊》作家王浩一猝逝!5天前母親剛走「電話中如小孩般啜泣」…心臟不適停路邊沒再醒來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頭髮多久洗一次才乾淨?夏季「天天洗」傷髮質?醫給中肯建議:3關鍵影響頭皮健康,1動作千萬別做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北部出生未滿1個月男嬰染腸病毒亡 今年累計9例重症

中天新聞網

中年女性居多!張嘴閉嘴都不對勁?恐顳顎關節障礙上身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對抗失智症,一年藥費竟高達82萬!我們平時多做4件事,降低阿茲海默率,不就省下一大筆錢?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失眠影響|血糖飆高及引致肥胖?醫生解釋睡不好惡性循環

am730

關心失智症家庭熱血開踢! 林葉亭呼籲照顧者勇敢求救

NOW健康(TW)

能走不代表沒肌少症!年長者常吃不夠 87歲靠補營養練肌力

Heho 健康(台灣)

嬰幼兒防曬|6個月以下不能搽?7貼士為BB抵擋陽光傷害

am730

獎勵客語傳承活絡客庄經濟 25萬份客家幣即日開放登記

NOW健康(TW)

點解我會暈車浪佢唔會?「動暈症」成因、解決方法一次搞清 咪等想想先食暈車藥

am730

滋補強身有感?「牛樟芝之父」陳水田解析牛樟芝對於預防保健 8 益處

Heho 健康(台灣)

中年男體重飆破280公斤 「1治療」成功助減重200公斤

台灣健康醫療網

「VIGO杜拜巧克力」爆防腐劑超標 邊境攔截160公斤

中天新聞網

芒果不只是高糖水果!研究:每天吃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

中天新聞網

脆梅功效丨緩解暈車浪腸胃不適 刺激唾液治嗝氣(附製作方法)

am730

失眠檢測|扎醒後要半小時以上才可入睡?13個題目自我檢測 中2樣要睇醫生

am730

生命最後的旅程!彰基醫護助嬤圓夢 跨千公里回家離世

中天新聞網

「心肝」息息相關 台研究指脂肪肝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

am730

出國血拼小心踩雷! 食藥署提醒:這些物品「限量帶回」不能轉賣

台灣健康醫療網

【放屁系列】邊行邊放毋須尷尬 放屁散步對健康有益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50歲婦失眠纏身「吃安眠藥也沒用」 醫:整夜缺氧是真兇

中天新聞網

夏天愛吃生冷飲食積痰濕 中醫揭子宮肌瘤好發4大成因

NOW健康(TW)

「天地人三力共振」激盪公益新火花!數位力量為善更有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藥行「都更」卡關?專家出來說分明,中藥到底怎麼管才對!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