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聯集團建立「新藥開發 AI Foundry」新模式,攜手台廠夥伴展示 AI 技術突破
近期 Alphabet 旗下的 AI 醫療科技公司 Isomorphic Labs,正準備開始測試以 AI 設計的藥物在人體上的效果,標誌 AI 在醫藥領域的重要里程碑。Isomorphic Labs 的核心技術來自 DeepMind 開發的 AlphaFold 系統,目前 AlphaFold 已經從早期只能模擬單一蛋白質結構,到最新的 AlphaFold3 可以預測蛋白質與 DNA、藥物等分子的交互作用,為研究人員在藥物開發方面提供重要優勢。Isomorphic Labs 總裁 Colin Murdoch 在接受《FORTUNE》採訪時分享,Isomorphic Labs 的終極目標,就是未來碰到疾病時,只要點擊一個按鈕,就能設計出治療這項疾病的藥物。
訊聯集團建立「新藥開發的 AI Foundry」
「過去案例都是將已經開發一段時間的藥物,讓 AI 分析重要成分與效果,進一步依照 AI 建議微調,但 Isomorphic Labs 的突破,在於從無到有創造新藥的過程,都是由 AI 輔助,」訊聯集團董事長蔡政憲強調,當 AI 新藥開發已經成為全球藥廠的重點項目,許多台灣企業也正積極借力 AI ,不斷嘗試在新藥開發領域開創新效益。
「2010 年訊聯成立 AI 事業部門,這 15 年來我們持續摸索,近期定調新的商業模式,我們稱為『新藥開發的 AI Foundry』,」蔡政憲分析,投入新藥研發領域的企業,過去不是藥廠自行培養 AI 團隊,就是 AI 公司承接藥廠委託案,現在訊聯集團希望推動第三種「AI Foundry」模式,期待結合完整的平台工具、雲端算力、生物資訊資料庫,找到 AI 在生命科學領域更高效與低成本的落地應用方式。蔡政憲也以誠昱生技的案例,說明台灣也有像 Isomorphic Labs 一樣,運用 AI 從零開始設計新藥,並顯著加速開發流程的企業。
台廠在 AI 新藥開發領域的創新突破
由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潘秀玲院長與許凱程教授共同創立的誠昱生技,以獨家開發的「AI-化學合成-生物實驗驗證」平台為基礎,讓早期新藥開發從傳統 2–3 年縮短為 1-5 個月,並將藥物合成成本壓低超過九成。許凱程表示,過去 AI 新藥開發的過程不易,原因是許多資料都來自高通量資料庫,因此品質較為參差,然而誠昱生技團隊已經累積三萬筆品質一致的資料,更獲得訊聯集團在軟體上的支持,進而為平台創造優勢。目前誠昱生技團隊已研發數百個實驗驗證有效新穎抑制劑,其中近 30 項進入後續細胞、動物、人體類器官等研發階段。
擁有台灣最大基因體核心實驗室完整定序平台的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結合自身次世代定序(NGS)專業技術與訊聯集團的 AI 模擬開發經驗,進一步加速新生抗原藥物開發,並在精準辨別癌細胞的同時避免誤傷正常細胞,為癌末病患治療創造新的治療可能。
隨著 AI 快速發展,生技製藥產業正迎來創新藥物設計與智慧製程的關鍵轉型期。當全球正加速佈局 AI 新藥開發,擁有 AI 技術、人才與跨域整合優勢的台灣,將有機會成為 AI 新藥開發生態系的關鍵核心。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FORTUNE》,首圖來源:訊聯集團提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