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中國搶下海上風電主導權 「明陽天成號」風機發電力全球第一
中國在綠能版圖再下一城!南方沿海1座號稱全球最強大的浮動式風機「明陽天成號」正式上線,不只打破工程極限,也凸顯中國企圖在海上風電領域稱霸。目前,許多歐美和日本的風電計畫因政治阻力和成本飆升,而陷入困境。中企卻靠著供應鏈、資金和技術優勢大舉擴張。
彭博新聞報導,在中國南方沿海,1座巨大的「雙頭」風力發電機聳立在1片傳統風機之中,由鋼纜編織的「蜘蛛網」支撐,並透過3個亮黃色的錨點固定在海床上。
這座由中國最大民營風機製造商「明陽風電」開發的「明陽天成號」(OceanX) ,在工程上突破極限,能比目前世界上任何1座浮動式風機產生更多電力。它同時也是中國綠能企業雄心的鮮明象徵,在歐美及日本廠商由於政治和經濟障礙受挫之際,中企正逐步確立在另1個清潔能源產業的主導地位。
對長期依賴能源進口的中國而言,能源安全始終是首要考量,甚至可以說,中國已在可再生電力領域領先全球,不論是西部沙漠廣大的太陽能發電廠,還是海上成排的風力發電機。而且,建於海上的風機能獲取更穩定、更強勁的風力。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統計,今年,中國安裝的海上風機數量將占全球新增數量的3/4。
設於華府的「全球能源監測」(Global Energy Monitor)研究員韓瑜佳(Yujia Han,音譯)指出,中國的海上風電專案能持續推進,主要得益於融資、供應鏈整合、政策支持和技術提升的優勢。中國擁有1個龐大而多元的市場,為本土企業提供磨練技術和創新的平台,進而建立全球競爭力。
中國最大的風力發電機企業正在抓住這個機會,包括金風科技和明陽風電在內的廠商,正加速進軍海外市場,挑戰風機業界老牌玩家如丹麥的維斯塔斯(Vestas)、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以及美國的奇異(GE)。
對此,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能源分析師瑞斯(Cosimo Ries)直言,中國製造商將拿下大部分市場份額,因為它們在成本上有壓倒性的優勢。同時,西方企業正因成本飆升,而遭遇巨大困難,這會讓西方企業難以像中國公司那樣擴產並投資。
然而,其實在2021年底,中企也曾陷入困境。當時,中國政府取消全國性的上網電價補貼(保證高於市場的收購價),導致當年出現破紀錄的安裝潮,但之後增速驟降。同時,風機開發商也不得不把風場推往更深的海域,因為近岸的優質場址日益稀缺,有些地區甚至受制於軍事限制。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尤其是補貼結束帶來的壓力,中國的風機開發商選擇走向「規模化」之路,建設更大型的風場,安裝更巨大的風機。結果是為中國的沿海城市提供了更多清潔電力,同時讓價格大幅下降。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中國海上風電的發電成本中位數現在不到英國的一半,而英國是全球第2大市場。
(延伸閱讀:痛罵風光電揚言封殺 一文看川普新政9要點如何掀起「美國核能復興」)
不過,中國要將這種優勢複製到海外並不容易,遠不如太陽能電池板、電池或電動車那般順利。最大障礙在於規模:這些巨型風機的高度甚至超越巴黎艾菲爾鐵塔,它的組裝更像是1項工程建設,而非傳統製造,多數工序必須在接近最終安裝的地點完成。
在香港以西約250公里、陽江漁村的明陽工廠裡,風機的規模一目了然。8月初的1個早晨,幾十名工人正在1個超過100公尺長、形似巨大衝浪板的平台上作業,這是即將被組裝成風機葉片的部件。
明陽工廠總經理馬立明說:「我們是最早在這裡設廠的大企業之一,之後又有超過30家風電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進駐。」目前,這座廠約15%的產量出口到義大利等海外市場。馬立明表示,到今年底這個比例會接近翻倍。
到目前為止,歐洲只有義大利南部的塔蘭托(Taranto)專案使用中國風機。德國1個風場甚至因為政府審查,還有業界對國安和公平競爭的疑慮,試圖取消與明陽的訂單。明陽證實已不再參與這項德國專案,但表示依然看好歐洲市場,並探索包括「在當地生產」在內的可能性。
關鍵在於,中方必須說服歐洲各國政府及工程公司,讓他們相信中國企業能在未來25年至30年間,持續提供可靠的維護和服務,並願意投入建立在地團隊。同時,歐洲市場也須要改變對中國製造商的看法,接受更多創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