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婦女眩暈反覆2年 竟是「1生活習慣」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一名50多歲的梅姓女子,兩年前開始反覆出現不明原因的眩暈,先後噁心嘔吐而四度進出急診,她曾求助不同科別,多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但卻無法改善。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婦科主任瞿瑞瑩表示,在她接手診治後發現,原來患者長期因工作忙碌食慾不佳,常以生菜水果取代正餐,才造成「虛寒體質」的基底,透過四個月治療後,患者不僅擺脫頭暈頭痛,體力與氣色都明顯改善,提升生活品質。
「虛寒體質」全身氣血極度不足 導致暈眩、疲倦虛弱
瞿瑞瑩主任表示,患者初診時虛弱到需要扶牆走進診間,坐下後直接趴在桌上,聲音微弱、對話斷續,狀態極差。把脈發現脈象細弱無力,屬於「虛脈」,再加上臉色蒼白、步態不穩與視線模糊,顯示全身氣血極度不足。
瞿瑞瑩主任指出,患者因「虛寒體質」基底,加上生活緊繃、缺乏運動,讓血液循環更差,逐漸演變為嚴重眩暈與虛弱。從中醫觀點來看,這就是「脾胃火力不足,食物無法轉化為氣血,水濕滯留體內,上泛干擾腦部」,因此出現暈眩、疲倦虛弱、面色蒼白等症狀。
「中藥調理」脾胃恢復功能 代謝多餘水分、改善血液循環
瞿瑞瑩主任進一步說明,治療上,中醫以「溫陽健脾、利水化濕、活血通絡」為主。簡單來說,就是透過中藥調理,讓脾胃恢復消化與產生能量的功能,把身體裡多餘的水分代謝出去,並改善血液循環。
梅小姐在接受中醫治療四個月期間,飲食上逐漸避開生冷食物,重視蛋白質攝取,頭部不吹風不淋雨,一週二次熱水泡腳或泡澡,促進血液循環,等到體力逐漸恢復後,開始進行每週三次,由一次30分鐘的坐姿腳踏車進展到全身訓練的滑步機,強化心肺功能與肢體大肌肉群;更讓她意外的是,以前不太會流汗的她,在體力恢復開始運動後,不僅暈眩消失,竟然感受到汗水淋漓的快感,體重也因身體循環排水祛濕效果佳而減了3公斤。
恢復運動不躁進 從緩和類型增加強度
馬偕紀念醫院復健科陳麗如醫師提醒,大病初癒想要恢復運動習慣者千萬不要躁進,建議先從較為緩和與不具衝擊性的運動開始練習,可先採取坐姿訓練下肢肌力,例如,以沙包裹在腳踝練習抬腳運動,或用坐式腳踏車練習肌力與增加心肺功能,訓練時間可以由15分鐘進而20分鐘、30分鐘,初次嘗試時要有旁人在場,待運動習慣養成後,可以視個人情況與耐受度漸進式增強,運動要達到效能的運動強度要以「有點喘,但還能講話」的程度較佳。
此外,陳麗如醫師也提醒,在運動之前最好有5~10分鐘的暖身運動,運動結束後再保留10~15分鐘的緩和和拉筋運動。若不想增加下肢關節負擔,可以採取水中運動或固定式腳踏車運動,滑步機(橢圓機)亦是訓練下肢肌力與心肺功能很好的運動方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