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達貿易協議 遭質疑是否能算成功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與歐盟已達成貿易協議,進口美國的歐盟商品將會被徵收15%關稅,而歐盟則將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採購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還說歐盟也將採購大量軍事裝備,但沒有提供具體金額。不少分析都認為,美國與歐盟看似達成協議,但具體細節尚不明確,成敗依然很難說。
外媒《路透社》分析,儘管該協議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了現有的不確定性,讓歐洲能暫時擱置,已經準備好要拿來對付美國的反制措施,但15%的關稅水平,仍然相當於布魯塞爾的投降。而且還有許多細節未被確定,週日發表的聲明不太可能是最終版本,不平衡的貿易協議有可能是短暫的。
《路透社》並提到,即使新稅率看似比先前威脅的50%、30%都還要低,但關稅實際也會損害到美國的經濟,要麼帶來美國急需的收入,要麼就是減少進口,但這2者難以同時實現。當川普無法再否認其關稅政策帶來的破壞性影響時,他很可能會再次將責任歸咎於美國的貿易夥伴,而歐盟似乎並未認知到,對抗霸凌最好的方式就是堅守自身立場。
《CNN》則認為,這項協議確實讓雙方都鬆了一口氣,避免掉最壞的結果,但事實就是,15%的關稅適用於大多數商品,因此歐盟和美國進口商都必須接受:關稅就是會提高歐洲商品在美國的售價。英國商會副主席阿爾特曼(Alex Altmann)直言,關稅上調意味著美國消費者要承擔更高的價格,也將嚴重損害歐盟企業的利潤,那些希望保持競爭力的歐盟公司在決定要於哪裡生產或組裝時,就會三思而後行。
《CNN》表示,儘管在辛苦的談判人員看來,達成協議總比沒有協議好,亦符合全球經濟的利益,但現在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敲定細節,有許多細節依舊不明朗,美歐雙方的說法也存在出入。
《BBC》則指出,美歐關稅協議,雙方均可宣稱獲得勝利,但細節決定成敗,有鑑於歐盟是由27個截然不同的國家組成,這似乎是最難達成的貿易協議之一。有關歐盟究竟將在美國投資多少,這些投資具體何時進行、在哪些領域進行等問題,尚未得到明確解答。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