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頻傳無差別汽車衝撞 警方「四句話通報」曝消息管控手法轉變
中國近來密集發生多起汽車衝撞事故,但警方聲明大多輕描淡寫,甚至未公布傷亡情況。美聯社報導,中共的資訊管控越來越嚴密,負面消息大多被淡化甚至封鎖,已有部分民眾對此反彈。北京當局隨後改變策略,雖公開通報消息,但傷亡詳情卻付之闕如。
6月26日,北京市密雲區第一小學門口發生轎車衝撞事件,現場影片顯示有多人被撞倒地不起,包括多名小學生。但中國社群媒體立刻封鎖相關影像,警方發布的「警情通報」只有四句話,僅宣稱是35歲駕駛「操作不當」,傷者已「及時送醫」,但對於事發於小學門外隻字未提,也未提及傷亡人數。
美聯社報導,當時在中國微博上就有網友寫道:「我們要真相。」
報導提及,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來,中共不斷擴大資訊管控,藉此防止社會動盪。從經濟下行的負面新聞到多元性別(LGBTQ+)等議題,越來越多議題受到審查。
近半年來,汽車衝撞、持刀傷人等大規模無差別攻擊事件也被列入封鎖清單。但許多民眾已開始反彈,近日至少有兩起汽車衝撞事件引發網友公開質疑。
報導稱,中國2024年秋天接連發生數起攻擊事件。過去這類事件並非禁忌話題,當局通常會發布基本資訊,兇手大多被描繪成是因財務損失而報復社會。
珠海汽車衝撞35死後 加強資訊封鎖
但2024年11月,廣東珠海發生駕駛蓄意撞人,造成至少35人喪生後,當局下令採取措施,防範類似事件再發生。當局宣稱,這起事件的肇事駕駛是因對離婚協議不滿而採取報復行動。
8天後,湖南常德一間小學門外又發生汽車衝撞。將近一個月後,當局宣判肇事駕駛死刑並緩期兩年執行(死緩)時,才首次公布傷者人數為30人,包括孩童在內。
此後,中國當局進一步加強資訊封鎖。今年4月,網傳浙江金華一間小學外有汽車高速衝撞,現場影片顯示有人高喊「好多人輾在下面」,至少三家浙江省官媒曾刊出相關消息,但很快就被下架。當局至今未發布任何相關資訊。
到了5月4日,山東滕州市一輛汽車在高速行駛時偏離車道,撞上候車民眾。當局完全未發布消息,事故影片也從社群平台刪除。網路開始出現批評聲浪,要求警方至少公布駕駛身分與死傷人數。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也發文警告,這類情況「若成慣例,未來會有更多地方政府仿效,資訊公開的規則恐將被侵蝕與破壞。」
直到兩天後,官媒央視新聞才報導,滕州公安宣布肇事駕駛「酒後駕車」,共造成6人喪生。
研究政治審查與數位資訊操控的史丹佛大學教授潘婕(Jennifer Pan)指出,地方政府會掩蓋對己不利的消息,北京中央政府有時則另有考量。她說:「若事件在地方政府封鎖下仍廣受關注,中央反而有動機透過適度回應與承認,來維繫體制的正當性。」
警方對策改變:迅速通報但不說詳情
美聯社指出,在山東滕州事件後,北京至少也發生兩起汽車衝撞事故,地方當局則採取新的應對策略:迅速公開通報,但不說詳情。
5月15日,北京海淀區一間小學外又發生汽車衝撞事故,當地交警數小時內就發布通報,但未提及事故發生地點在學校附近,只稱4人受傷、車輛擦撞行人、駕駛已被拘留。
然而,當局全面封鎖資訊的跡象明顯。警方派出警力在事故路段駐守,還有疑似居委會志工的居民提醒附近民眾不要與陌生人交談。
到了6月26日,網傳北京市密雲第一小學外有車輛衝撞兒童。知名媒體《財新》曾訪問當地商家與醫院,證實有兒童受傷入院。但從警方發布的「四句話」警情通報看來,事件是否為蓄意仍無從得知。
不過,7月20日,雲南省昆明市也發生汽車衝撞事故,網傳影片顯示有多名民眾倒地,還有到場攔截的警車撞爛車頭,但官方仍嚴厲封鎖消息。直至24小時後,當地警方才發布警情通報,宣稱事件是「交通肇事逃逸」,造成2死9傷。
顯示全部
留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