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曝川普對台開「最惠關稅」要求加大對美投資 台官員估15%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台灣也即將迎來本周五8月1日的最後期限,並儘可能避免被加徵32%關稅。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迄今為止,川普團隊僅向台灣提出了「最惠關稅」,但未說明具體金額。他補充,台灣官員認為該金額相當於日本被加徵的15%關稅,並且日前日本提出對美加碼5,500億美元(約16.4兆新台幣)的投資後,美方也要求台灣加大投資。
彭博社29日報導,總統府並未對此回覆置評請求,不過外交部發言人29日曾在記者會上表示:「考慮到南部地區正在進行災後重建工作,以及與美國正在進行的對等關稅談判,總統近期沒有出訪計劃。目前沒有出現任何推遲、取消或美方拒絕過境的情況。」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Ja Ian Chong)表示:「對賴清德而言,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美中貿易談判,以及川普政府是否會向北京讓步,從而危及台灣的利益。若真如此,將會對賴政府帶來更大的挑戰。」
賴清德同時也正面臨半導體被加徵關稅的威脅,因為川普曾表示要對特定產業徵收關稅。星展銀行高級經濟學家馬鐵英(Ma Tieying)說道,考量到台灣對晶片生產的主導地位,台灣很可能將這些成本轉嫁給美國客戶。
TVBS五月的民調顯示,賴清德的支持度已降至32%,為其上任以來的最低水準,近一半民眾認為台灣正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賴清德力推將將軍費開支提高到GDP的3%以上,這或許能滿足川普的要求,但可能會激怒北京。由於罷免案失敗導致反對派勢力增強,他的預算案可能更難實現。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認為,「美中首要任務是建構框架,以進行戰略競爭,而台灣問題並非主要因素」,建議賴清德應與在野黨合作。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Global China Hub)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Wen-ti Sung)認為,民進黨在大罷免失敗之後出現了新的權力中心,這將讓賴清德在黨內凝聚共識變得更加困難;而賴清德試圖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會給他帶來更多麻煩:「華府可能會再次把台灣擱置在次要位置,並僅將台灣視為對中政策的籌碼。若果真如此,那將是一個危險的訊號。」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