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連續兩日被曝外交挫折:賴清德遭拒過境、顧立雄會晤被取消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金融時報》報道,今年6月,美國取消了與台灣國防部長的會晤。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稱,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原計劃訪問華盛頓地區,並與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Elbridge Colby)舉行防務會談,但美國在最後一刻取消了會晤。
報道指出,這顯示出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支持台灣可能損害美中關系的擔憂。
《金融時報》昨日(7月29日)報道稱,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na)本月曾透露,台灣總統賴清德計劃於8月訪問巴拉圭。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向美方表達了反對賴清德訪問中南美洲的途中過境美國的意見,隨後美國總統特朗普便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
報道稱,今年6月美方刻取消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與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舉行會晤時給與台灣方面的理由是,當時美國正忙於對伊朗采取軍事打擊,因此時機不佳。
報道顯示,一些美國官員擔心,允許台灣國防部長訪美將破壞美中貿易談判,並損害特朗普為促成與習近平主席舉行峰會所做的努力。
報道稱,此次訪問是在特朗普與習近平通話後被取消的,外界猜測此舉或受到中國方面的施壓。
更多內容:台灣國防部長:維持台海現狀符合美國核心利益
報道指出,如果允許顧立雄訪美則代表著美國願意無視來自中國的壓力。根據不成文的規定,美國不允許台灣國防部長訪問華盛頓地區,因為自1979年華盛頓與北京建交以來,美台之間就沒有正式的外交關系。
台灣駐華盛頓代表處表示,其“一貫政策是不對與軍事交流相關的事務發表評論”。白宮方面拒絕對這一消息發表評論。
美國喬治城大學美中全球議題對話項目的高級研究員麥艾文(Evan Medeiros)表示,取消國防會談“非常危險”。他表示,這“削弱了(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威懾力,令台灣領導人不安,並動搖了台灣國內的決心”。
報道指出,在華盛頓的強烈敦促下,台北一直在尋求加大武器采購力度,以增強抵御中國潛在入侵的能力。此外,台北也努力與特朗普政府就關稅達成協議,以避免8月1日即將生效的32%關稅。
不過白宮方面更專注於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美國財長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格裡爾(Jamieson Greer)剛剛與中方代表在瑞典結束了美中第三輪貿易談判。
美國前中央情報局中國問題高級分析師懷爾德(Dennis Wilder)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台灣在美國政府內部的盟友不如過去那麼多。他說:“在特朗普第一任政府時期,台北可以依靠時任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和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堅定支持與倡導,蓬佩奧甚至曾主張承認台灣為一個主權國家。”
(金融時報、路透社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