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兩岸對奧會模式理解不同 盼找到折衷點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台北31日電)陸委會發言人梁文傑今天表示,兩岸對於奧會模式理解不同,北京會擴大到比賽會場之外,但相信雙方能找到一個折衷點,希望未來台灣選手到中國大陸去比賽能順利進行。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任何國際運動賽事都需要全面準確執行奧會模式,不應該出現違背奧會模式的「名、旗、歌、徽、材料、標示、口號」。
體育署30日指出,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於1981年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簽署「洛桑協議」,稱為「奧會模式」,是台灣參與國際運動事務的依據,同時說明歷年參與國際運動賽事均確實遵守奧會模式,但奧會模式應僅限於運動領域,中國不應在其他領域要求適用。
在今天的陸委會例行記者會上,媒體詢問,兩岸對於奧會模式的認知是否有不同,以及8月在中國大陸成都舉行的世界運動會要如何因應?
梁文傑表示,兩岸對於奧會模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從北京的角度而言,奧會模式可以擴大,並舉例在這次的德國世大運,台灣設立的中繼站是在比賽會場外,是跟民間租的房子,在房子內貼上中繼站的名稱與國旗,中國大陸認為違反奧會模式,但就台灣的理解,奧會模式只約束在場內的行為,比賽場外完全不適用。
梁文傑指出,中國大陸要求在比賽場外的中繼站貼上的國旗要拿下來,這就是雙方對於奧會模式的適用範圍理解不同。
梁文傑說,相信雙方仍能找到一個折衷點,並盼未來台灣派選手去中國大陸比賽都能順利進行。過去幾次都能順利進行,希望未來不要再出現爭議。
媒體進一步追問,兩岸對於奧會模式出現落差,雙方要如何溝通,以及中華奧會是否為其中角色。梁文傑回應,世運會是奧會體系的一部分,中華奧會也會組團去參加這次世運會,在準備過程中,中華奧會扮演很大的角色。
梁文傑說,盼大家照過去的模式進行,避免爭議,以選手的參賽權為最重要,這是參加比賽的最高目的。(編輯:楊昇儒)1140731
顯示全部
留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