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小時候胖也是胖!醫提醒:恐影響成長與健康 教6大招改善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8月25日02:3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應及早檢視孩子的生活習慣,從飲食、運動與睡眠三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在健康中成長,在自信中茁壯。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依據國健署統計,臺灣每三名學童就有一人過重或肥胖。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及長時間使用3C,是造成兒童肥胖率逐年上升的主因。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林函怡醫師指出,「小時候胖不是胖」的觀念早已過時。兒童期肥胖不僅影響眼前健康,更可能延續至成年,增加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風險。

肥胖增胰島素阻抗 六招改善助兒童體重控制

林函怡醫師說明,肥胖會提升胰島素阻抗,導致糖尿病;脂肪過度堆積,恐引發非酒精性脂肪肝,嚴重時甚至演變為肝硬化。此外,也會影響心理,部分兒童可能因外型焦慮、自尊心低落而出現憂鬱,進而影響學習與社交。

林函怡醫師提醒,改善生活型態是控制體重最關鍵的一步,並提供六項建議:

  • 均衡飲食:多吃蔬果、全穀,少吃零食與油炸品。
  • 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
  • 全家共餐、細嚼慢嚥:放慢用餐速度,建立良好飲食行為。
  • 每天至少運動60分鐘:快走、跳繩、球類運動等。
  • 限制3C使用:每日不超過2小時,避免久坐。
  • 充足睡眠:建立規律作息,降低肥胖風險。

青少年藥物治療新進展 仍須專業評估

近年國際針對青少年肥胖治療已有進展。2022年,美國FDA核准GLP-1類藥物「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應用於12歲以上、符合診斷標準的青少年。此藥可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並抑制食慾。研究顯示,連續使用68週後,青少年BMI平均下降逾16%。

不過,林函怡醫師強調,藥物僅為輔助,可能伴隨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必須在醫療團隊評估下進行,且應建立於飲食與運動基礎上,效果才會明顯。

家長應及早關注 協助孩子健康成長

肥胖影響的不只是外型,更牽動長期健康與心理發展。新竹臺大分院提醒,應及早檢視孩子的生活習慣,從飲食、運動與睡眠三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在健康中成長,在自信中茁壯。

【延伸閱讀】

孩子越來越胖?醫揭「兒童肥胖元兇」 當心脂肪肝、糖尿病併發症

兒童肥胖成隱憂 高達七成患有脂肪肝!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2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3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