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銀穩坐房貸王寶座 新青安受理戶數探低
國內房貸市場最新動態出爐。根據統計,今(2025)年上半年國銀房貸餘額成長,公股行庫仍穩居市場主力;不過,新青安申貸熱度明顯下滑,7月受理戶數跌破4,000戶關卡,創政策上路以來第3低紀錄。同時,房貸戶提前還款比例下降,平均清償年限延長,顯示在高房價與低利環境下,借款人傾向將資金投入投資市場,而非加速清償房貸。
在整體房貸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土地銀行以餘額1兆1,780億元續居「房貸王」,臺灣銀行則以1兆1,761億元緊追在後。前10大銀行還依序包括中國信託、合作金庫、台北富邦、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國泰世華、玉山銀行與彰化銀行。其中有6家公股銀行入列,呈現國內房貸市場仍以公股行庫居主導地位。
而受惠於新青安貸款挹注,多家公股銀今年上半年房貸餘額仍呈雙位數增長,又以臺灣企銀年彈28.84%最高,合作金庫、土地銀行、臺灣銀行及第一銀行增幅也逾1成。不過,相較今年第1季,公股銀行成長動能已放緩。
至於民營銀行,普遍表現平淡,多數僅小幅上揚或持平,甚至衰退,僅部分中小型業者逆勢竄升。例如京城銀上半年房貸餘額年升36.93%,三信商銀、王道銀與高雄銀行也上升逾2成,顯示在大型民營銀行承作空間縮小後,部分民眾轉向中小銀行尋求貸款。
另一方面,新青安房貸熱度繼續降溫。財政部公布7月統計數據,當月新青安受理戶數跌破4,000戶,僅3,865戶,為政策上路以來的第3低;受理金額為326.16億元,同月核貸戶數為4,182戶、金額343.73億元,核貸數再度高於申貸數,可見排撥進度緩慢,銀行仍在消化既有案件。
自2023年8月新版新青安上路以來,累計已核貸近13萬戶、金額逼近1兆元,加計舊版青安累計達到47.4萬戶、2.44兆元。不過,由於利息補貼將在2026年7月底到期,內政部也已表態補貼不宜延長,市場普遍預期新青安規模將逐步縮減。
同時,房貸戶提前還款比例下降的現象日益顯著。根據公股銀內部資料,過去多數借款人平均約7.5年可清償房貸,但近年提早還本的比率降低,平均清償年限拉長。大型行庫回收貸款本金從每月約80億元降至60餘億元,顯示借款人普遍傾向使用寬限期,且不願提前還本。
銀行業者分析,原因包括高房價推升貸款負擔,使借款人資金壓力加重;低利率環境下,房貸利率普遍在3%以內,相較高股息ETF動輒5%以上的殖利率,讓許多年輕族群寧將資金用以投資,而非加快償還房貸。此外,新青安貸款最長提供5年寬限期,運用比例高達5成,亦助長「延後還本」趨勢。
根據聯徵中心統計,2023年第4季房貸族平均貸款期數已突破300期,達到304期,等於超過25年期。這也是自新青安實施以來,平均貸款期數連續2季高於300期,顯示30年期房貸逐漸取代傳統的20年期貸款,成為市場主流。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