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存款吸金量暴跌 上半年已蒸發逾兆元
法人戶資金匯出及美元走弱等因素,使得國銀外幣存款持續下滑。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2025)年6月底,外幣存款餘額降至新台幣14兆4,82.4億元,單月減少528.4億元,減幅0.4%,已是連續4個月衰退;累計今年上半年已大減1兆6,17.3億元,寫下歷來同期最大跌幅紀錄。
據瞭解,外幣存款衰退主要有4大因素,第1是法人客戶支付進口貨款或投資款項匯出,資金直接流出帳戶;第2是部分企業進行資金調度,以因應營運與財務需求;第3是美元持續走弱,折算為新台幣後金額縮水;第4是適逢季底,企業加快還款與帳務結算,進一步壓低存款數字。
金管會提到,外幣存款自2022年10月突破14兆元大關以來,長期維持在高檔,並於2023年11月首度衝上15兆元。不過,今年上半年隨著美元貶值與企業資金需求增加,存款量已明顯回落,半年內蒸發逾1兆元,等同回吐過去1年多的成長。不過,雖然帳面金額受到匯率影響甚鉅,美元折算新台幣後餘額銳減,但不代表實際美元存款規模完全下降。
從趨勢來看,外幣存款已接連4個月下墜,顯示台灣法人與企業在資金調度上的需求日益升高。法人支付海外貨款與投資金額上揚,加上全球市場動盪,企業更傾向保留資金靈活度,而非單純停放於存款帳戶。
展望2025年下半年,金融圈普遍認為美元走勢仍是關鍵。預期美國聯準會(Fed)9月可能降息1到2碼,若成真,美元恐再度承受貶值壓力,外幣存款吸引力勢必進一步降溫。儘管部分資金可能因美元回彈而短暫止穩,但在降息環境下,存款的報酬空間將更為有限。
金管會強調,外幣存款餘額會隨著匯率起伏而變動,投資人與企業不應僅以新台幣金額判斷趨勢。呼籲銀行業者持續提供多元外幣產品,協助法人與個人客戶分散風險;存戶在規畫財務時也應關注外匯市場動態,避免因單一貨幣波動造成過度風險。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