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維持美國AA+信評不降 但點名財政是「最大隱憂」
《路透》周四 (21 日) 報導,國際信評機構標普全球評等 (S&P Global Ratings) 日前宣布,維持美國「AA+」主權信用評級不變,展望仍為「穩定」。不過,標普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關稅政策雖短期內帶來可觀的關稅收入,有助抵消新稅改與大規模支出計畫所造成的財政壓力,但其長期經濟效果仍充滿不確定性,將成為影響美國評級走向的關鍵因素。
標普首席美國分析師 Lisa Schineller 在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未來幾年評等走向將取決於華府如何執行財政與貿易政策。「關鍵在於:預算法案如何落實、關稅收入能否如預期入帳,以及兩者對經濟成長與投資的綜合影響,最終會反映在財政結果上,這將是我們關注的核心。」
外界普遍認為,川普上月簽署的減稅與支出法案,未來十年可能使美國債務額外增加 3.3 兆美元。共和黨則主張,若能延長並擴大 2017 年稅改中的減稅措施,並不會推升債務水準。
Schineller 表示,標普在評估美國信用時,通常關注三至四年的財政前景。她坦言,這次稅改與支出法案本身不太可能縮小財政赤字,但在這段期間,關稅收入將在某種程度上抵銷赤字擴大的衝擊,「這是一項潛在的重要緩衝。」
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 (The Budget Lab at Yale) 估算,美國的平均有效關稅率已從今年初的 2.4% 飆升至目前的 18.6%,反映政策的劇烈變化。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7 月份關稅收入增加了 210 億美元,但同月的聯邦預算赤字卻仍年增近 20%,達到 2,910 億美元。全國債務更在上周突破歷史新高的 37 兆美元。
標普是 2011 年首度將美國評級從最高級 AAA 下調的機構。近年來,其他同業也出現動作:穆迪 (Moody’s) 於今年 5 月將美國信評下調一級,理由是債務不斷上升,使美國失去最後一家 AAA 評級;惠譽 (Fitch) 則在 2023 年調降美國評等,原因同樣是財政惡化與屢次逼近債務上限談判期限。
Schineller 表示,近期新通過的預算法案與數項貿易協議,提供了足夠清晰的前景,讓標普得以維持美國主權信評及展望不變。但她也強調,未來若財政惡化超過預期,仍可能引發評等調整,「美國信用故事中最薄弱的一環,就是財政軌跡。」
更多鉅亨報導
•〈美股早盤〉主要指數開低 沃爾瑪財報拖累大盤、市場靜待Fed訊號
•祖克柏砸重金挖角後喊停!Meta AI部門突然凍結招募 投資人憂「燒錢換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