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準備好擁抱外籍人才了嗎?8道解方提升組織的包容度與轉型力
台灣真的準備好成為全球人才的「家」了嗎? 光靠招聘還不夠,從語言、文化到企業文化,每個環節都在考驗組織的包容力與轉型力。
想像一下:你剛加入一間公司,這是你第一天上班。
你走進辦公室,嘗試和遇到的第一個同仁打招呼。然後你發現彼此都不會說對方的語言,而且他們可能因為害羞,不太願意與你互動。
幾小時後,你參加團隊會議。除了你的經理用你的語言和你交談,其餘團隊成員都用你聽不懂、他們的共同母語交談,而你只能希望自己沒有錯過太多重要的內容。
突然,他們大笑起來,而你完全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笑。你不禁暗自希望,這不是因為你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而引起的反應。
以上這個情境聽起來或許不可思議,但對於許多外籍人才來說,這確實就是他們親身經歷的跨國工作日常。
有外籍人才的需求,但欠缺包容外籍人才的文化
許多資料顯示,台灣目前沒有足夠的在地人才來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政府與企業(無論是本地或跨國企業)正努力尋找方法,吸引並引進外籍人才來台。他們在整個招聘流程上投入大量心力,也努力讓外籍人才與其家庭在台生活更便利。但這些努力成效如何?外籍人才對他們的經驗怎麼看?
儘管有了這些良好的策略與初衷,許多公司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尚未準備好。 這些公司可能是本地企業,也可能是設有台灣分公司的跨國企業(MNCs),而其人力組成過去可能有99%以上來自台灣。
他們可能尚未打造出一個真正能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職場環境,他們的員工可能沒有共通語言,想在跨文化團隊中有效合作也並不容易。從外籍人才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聽到那些選擇台灣作為下一個目的地,甚至作為「家」的人說:要找到適合或有成就感的工作並不容易,更別說在這裡建立長期職涯了……
繼續閱讀全文👉🏻 黃羅嘉敏專欄|台灣準備好擁抱外籍人才了嗎?8道解方提升組織的包容度與轉型力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放棄加拿大永居,印度教授、科學家夫妻檔來台在大學、醫院上班:「台灣是隱藏寶藏!」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