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區十條幹道真好記,從「一心」到「十全」很容易上口,原來要感謝已故民政局長的青年時巧思
數位內容部
圖片 shutterstock 提供
高雄市區的十條幹道,名稱從一心路、二聖路、三多路、四維路、五福路、六合路、七賢路、八德路、九如路,以及十全路,由於很容易朗朗上口,又有文化蘊涵,成為港都一大特色。 有高雄子弟北上發展,仍不忘家鄉通衢名稱的獨特命名。 原來這個典故要回到1945年(民國34年),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結束那一年。
戰後全台馬路名稱大改變,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台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
根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研究,1945年10月25日,國民政府的台灣省受降典禮在今天的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受降,日方由台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代表。
隨著台灣管轄權易主,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破除日本統治觀念,於同年11月17日公布「台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
凡具有紀念日本人物、伸揚日本國威、顯明為日本名稱之街道名稱,均應改正,新名稱應具有下列意義:
1. 發揚中華民族精神者:如中華路、信義路、和平路等是。
2. 宣傳三民主義者︰如三民路、民權路、民族路、民生路等是。
3. 紀念國家偉大人物者︰如中山路、中正路等是。
4. 適合當地地理、或習慣,且具有意義者。
▲光復後高雄省首任市長連謀之背景介紹。(圖片來源:南方論壇官網)
林金枝1945年底來台,後擔任高市社會局副局長、民政局長
高雄在地文史工作者研究顯示,根據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9年出版的《高市文獻》第12卷第2期的「試釋高雄市一至十路名」專文,其中提到1945年11月市長連謀率民政科科長杜珠及科員林金枝等人,抵達高雄接管市政,優先工作之一就是重新命名高雄市區的幹道名稱,而關鍵人物就是林金枝。
1945年底林金枝從泉州來台時,年僅20多歲。
他長期在高雄市民政局服務,後來在1983年升任副局長、1984年轉任社會局副局長、1988年接任民政局局長,並於1991年退休。
「他親口告訴我,光復時他從泉州來台,上面交給他想路名任務,他苦思端出這十個名字」
曾於高雄中山大學任教的前教育部政務次長黃碧端,2019年應邀回中山大學演講時,曾經提到為高雄市十大幹道命名的,就是戰爭結束不久來台的林金枝。
黃碧端也在臉書文章把這段故事娓娓道來。
▲高雄市區十大幹道示意圖。(圖片來源:黃碧端臉書)
「高雄原來的街道用的是日人的「町」、「目」等名稱,民國34年日本戰敗台灣光復,連謀先生為首任高雄市長,著手改編命名。最主要的十條幹道於是分別有了一心、二聖、三多、四維、五福、六合、七賢、八德、九如、十全這樣又文雅又合邏輯的路名。」
「可是,是誰給取的呢?是當時高雄市政府民政局一個名叫林金枝的小科員!」
「1980年代我在高雄中山大學任教時,這位當年的小伙子已是近六十歲的藹然長者,正擔任民政局長。他親口告訴我,光復時他剛從泉州來台,只有二十啷噹歲,上面交給他想路名的任務,他苦思的結果便是端出這十個名字,提出來得到上司認可,沿用至今。」
「我離開高雄後在報上看到林先生從市政府退休的消息,許多年後又看到他病逝的訃告,心中惘惘。林先生差不多把他成年後一生的歲月都奉獻給了高雄的民政服務工作;實在應該有更多人知道,是他留給高雄這一系列具文化意義又符合邏輯的好路名!」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延伸閱讀:
鴻海宣布三年投資高雄250億台幣!不只電動巴士 為何選港都打造智慧城市基地?劉揚偉「三原因」說分明
✍️? 【「一心」到「十全」, 高雄十條通衢的命名…..】 不久前到高雄作一場演講,座間有人提到高雄十條大路的名稱,覺得又文雅又方便辨識,我便問:哪位知道這些好名字是誰取的?在座的老高雄們無人知道。我說了之後,眾人稱奇。 剛剛看到…
由 Pt Huang 發佈於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更多今周刊文章
究責!台師大女足遭逼「抽血換學分」,校方道歉解除教練職務、銷毀資料…教育部「霸凌屬實」開罰了
65歲夫妻退休搬到鄉下,住3年崩潰「月領5萬年金不夠花,比都市還燒錢」…老後移居先想清楚3件事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