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顧問爆「台灣失去川普」學者解讀站錯邊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20%關稅,各界對於台美談判的傳聞四起。共和黨前白宮官員撰文指出「台灣如何失去川普」,關稅不僅是經濟問題,而是民進黨選錯邊站的結果。
美國前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4日撰文,分析華府共和黨核心圈如何看待台灣民進黨政府,除提及對台灣政策失望,也提到民進黨與共和黨在意識形態上有嚴重對立。旅美學者翁履中今(5日)也在臉書發文解讀惠頓這篇眾量級投書。
文中指出,台灣遭川普政府加徵關稅並非單純經濟問題,而是「民進黨讀錯政治空氣」的結果,包括川普團隊不滿賴清德在川普勝選後沒有主動致電祝賀,以及蕭美琴駐美期間過度親近民進黨、在華府智庫及媒體圈連結人權、民主價值,讓共和黨認為台灣選錯邊站。
文章還揭露,川普親自取消了賴清德的訪美「過境行程」,原本可望經紐約與達拉斯進行訪問,但川普團隊明言:若台灣願意放棄紐約,僅到德州,或許還有轉圜餘地。但台灣堅持現有安排,導致全案觸礁。
翁履中指出,這篇文章認為民進黨政府一直誤判共和黨新右派的核心價值,民進黨關注多元性別、環保、平權等議題,被川普圈認為是「左派意識形態代理人」。台灣將晶片做為外交武器,卻不正視美方「技術被偷」的指控,甚至提到台灣拳擊運動員林郁婷性別爭議,指出台灣與川普在某些文化價值觀有對立。
經濟政策部分,台灣對美國農產品設置高額關稅、對中投資設限、對美國資本設置繁瑣程序,加上拋棄核能的能源政策導致台電虧損,引發川普圈懷疑台灣是否想與美國形成「可合作的自由經濟體夥伴」。
軍事支出部分,川普圈也不相信民進黨政府稱的GDP 3%,認為只是一場行銷,比起以色列軍費GDP 10%,台灣仍像是想要保護卻不願自費的小老弟。
惠頓用極為直接的語句點出:「台灣沒有失去川普,是台灣從來沒有努力爭取過川普。」任命親民主黨的外交團隊、對新右派價值完全無感、外交策略偏向象徵操作而非務實溝通,使得民進黨政府如今在川普重回權力中心的氛圍下,徹底被邊緣化。
翁履中解讀,這篇文章是來自共和黨內部、曾身處外交決策圈的核心人物對台灣的「誠實警告」,可以說它偏頗但不能假裝問題不存在。川普重返白宮後台灣對美關係就出現斷裂式變化,過去民進黨政府熟悉且善用的華府管道、民主黨人脈,如今幾乎在共和黨主導的行政部門前無用武之地;川普團隊也毫不諱言對靠近進步派的政黨和政治人物有成見,不滿台灣對美農產、金融市場有限制、不相信台灣軍事投資、甚至批評台灣高調支持拜登的「自由民主同盟」。
翁履中直言,但只要台灣社會內有人提出這些警訊,立刻就會被貼上「疑美論」、「疑賴論」的標籤,甚至成為媒體與網路上的攻擊對象。但問題是「如果連提出警訊都不被容許,我們要怎麼修正錯誤、調整方向?」台灣缺乏提出美國已經轉變的諍言者,親近政府的學界與意見領袖也多選擇沉默,或是全面樂觀解讀台美關係。這種「為避免內部批評,而放棄面對現實」的政治文化,是台灣看不清對美關係真相的真正危機所在。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