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乳癌術後復健,可以重訓嗎?會引起淋巴水腫?醫教「5招」安全運動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10月20日01:00 • 馮逸華

乳癌手術後,許多患者常出現手臂疼痛、無力、腫脹或活動角度受限等情況,進而影響日常生活。透過適度運動,可幫助恢復肌力與關節活動度,減輕不適感。到底乳癌術後可以做重量訓練嗎?是否會增加淋巴水腫風險?《優活健康網》特邀杏仁復健科診所院長林杏青、杏仁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師謝安宜撰文說明,一起了解乳癌術後安全運動5招。

「醫生,我真的可以舉重嗎?聽說這樣會讓淋巴水腫更嚴重⋯⋯。」這句話,是許多乳癌術後病友心中的共同疑問,也是王太太曾有的恐懼。5年前,王太太確診乳癌並接受了淋巴結廓清手術,雖然治療成功,但她始終活在對淋巴水腫的擔憂中。身邊親友的耳語、網路上的過時資訊,讓她對任何形式的肌力訓練都避之唯恐不及,深怕舉起哪怕一瓶水,都會讓手臂腫脹變形。

然而,經過復健科醫師診斷後的建議,在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引導下,王太太開始嘗試漸進式的肌力訓練。從輕巧的彈力帶、小型啞鈴開始,她慢慢地感受到手臂的力量恢復,原本僵硬的關節變得靈活。更重要的是,她的手臂非但沒有因此腫脹,反而因為肌肉的強化,循環變得更好,最後她也開始健身、回復以前喜歡做的瑜珈與舞蹈。

乳癌術後重訓可降淋巴水腫風險

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重量訓練會對淋巴系統產生壓力,進而引發或惡化淋巴水腫。但近年來的多項醫學研究已證實,這個觀念是過時且不正確的。以下是乳癌術後循序漸進地進行重量訓練,對身體有益的相關研究佐證:

重量訓練不會增加淋巴水腫風險
《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一項針對乳癌患者的研究顯示,每週進行3次、長達3個月的重量訓練,並不會增加淋巴水腫的發生率。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適度的肌力訓練是安全的,無須因此感到焦慮。

肌力增加有助於預防淋巴水腫
另一篇《癌症支持性治療》(Supportive Care for Cancer Patient)研究則進一步指出,漸進式的阻力訓練不僅安全,還能有效預防淋巴水腫的發生。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中高強度阻力訓練的受試者,不僅肌力顯著提升,其體內的水分差異與淋巴水腫相關指標也明顯優於對照組。這證明了重量訓練能透過提升肌肉力量,改善身體循環,從根本上降低淋巴水腫的風險。

可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
即使是已經患有淋巴水腫的乳癌倖存者,重量訓練同樣帶來正面效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曾發表一項研究,證實緩慢且循序漸進的舉重運動,對於肢體腫脹沒有顯著負面影響。相反地,參與者不僅淋巴水腫惡化的發生率降低、症狀減輕,肌力也提升。

乳癌術後適度運動5大益處

乳癌術後,適度的運動是康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有氧運動能提升心肺功能,重量訓練更是帶來多重益處:

  • 增強肌力與體能:恢復因手術或治療流失的肌肉量,改善日常活動能力。
  • 降低淋巴水腫風險:強健的肌肉能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減少淋巴液淤積的可能。
  • 改善身體組成:增加肌肉量、減少脂肪,有助於維持健康體重,降低復發風險。
  • 提升骨密度:對抗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
  • 改善心理健康:運動能釋放壓力、改善情緒,找回自信與掌控感。

乳癌術後適度重量訓練,可幫助恢復上肢活動力、減少淋巴水腫並提升體能,建議從輕量、低強度開始,逐步增加重量:

1. 啞鈴二頭彎舉(肱二頭肌)
建議時機:術後1~4週可開始,以極輕重量(0.5~1公斤)或彈力帶練習。
起始姿勢:

  • 坐姿,前臂下方可墊枕頭支撐。
  • 手持啞鈴,掌心朝上,手腕與啞鈴保持平行地板。

動作要領:

  • 吸氣預備,吐氣時屈肘,將啞鈴往肩膀方向帶。
  • 緩慢控制下放,回到起始位置。
  • 感受上手臂肌肉出力。
  • 每組10~12下,做1~2組,每週2~3次,間隔至少1天。

注意事項:避免聳肩,保持肩膀放鬆。

乳癌術後重量訓練5招

建議時機:術後1~4週可進行,使用極輕重量(約0.5~1公斤)或彈力帶練習。
起始姿勢:站姿,雙手各持輕啞鈴放於大腿兩側,拇指朝前。
動作要領:

  • 微彎手肘,雙手慢慢往外側抬起至約胸線位置(避免高於肩膀),或在不會造成疼痛的範圍內進行。
  • 感受肩膀上方肌肉出力。
  • 緩慢控制下放,回到起始姿勢。
  • 每組10~12下,做1~2組,每週2~3次,間隔至少1天。

注意事項:保持身體穩定與肩膀放鬆,避免聳肩或借力擺動。

2. 啞鈴側平舉(三角肌中束)

建議時機:術後5~8週可進行,使用較輕重量或彈力帶練習。可小幅度增加重量,但仍以能保持動作品質、無痛完成約10下為原則。
起始姿勢:

  • 雙手各持啞鈴於臉旁。
  • 手肘略比肩膀向前,前臂垂直地板(手肘位於手腕正下方)。
  • 拇指朝向自己。

動作要領:

  • 吐氣時將啞鈴往上推,手肘打直到接近伸直但不鎖死。
  • 吸氣時慢慢下放回臉旁位置。
  • 感受肩膀上方肌肉出力。
  • 每組8~12下,做2~3組,每週3次,間隔至少1天。

注意事項:若肩部活動度受限,可先在無痛範圍內練習,不必強行推至頭頂位置。

3. 啞鈴肩推(肩部力量)

建議時機:術後5~8週可逐步進行,之後可延伸至使用健身房器材(機械式或自由重量)訓練。
起始姿勢:

  • 坐在椅子或地面上,雙腳前伸。
  • 將彈力帶固定於腳底,雙手握住兩端。

動作要領:

  • 雙手向前伸直,保持背部穩定。
  • 吐氣時將手往身體方向拉,手肘貼近軀幹,拉至胸口位置。
  • 感受肩胛骨中間肌群收縮。
  • 吸氣時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 每組8~12下,做2~3組,每週3次,間隔至少1天。

注意事項:保持背部挺直,避免聳肩或駝背。胸口可感到輕微伸展,但動作應控制在無痛範圍內。

4. 坐姿彈力帶划船(背部肌群)

建議時機:術後5~8週可逐步進行,之後可延伸使用健身房器材(機械式或自由重量)訓練。
起始姿勢:

  • 坐在瑜伽墊上,雙膝彎曲、腳踩地,雙手各持啞鈴放於膝蓋上。
  • 以控制動作往後躺,將啞鈴帶至胸口位置。
  • 內收肩胛骨,讓肩膀平貼地面。
  • 雙手往外分開,前臂垂直地板,手肘位於手腕正下方。

動作要領:

  • 吐氣時將啞鈴往上推至雙眼上方,手肘打直但不鎖死。
  • 感受胸前肌群收縮出力。
  • 吸氣時緩慢下放啞鈴,手肘輕觸地面,約位於乳頭水平位置。
  • 每組8~12下,做2~3組,每週3次,間隔至少1天。
  • 完成後,將啞鈴放於雙膝上,利用腹部力量坐起,再安全放回兩側。

注意事項:避免肩膀過度打開;地板限制了下放深度,可降低肩部壓力,動作更安全。

5. 地板啞鈴臥推(胸大肌)

乳癌術後其他運動訓練及注意事項

下肢訓練如徒手深蹲、硬舉、分腿蹲與臀橋,術後皆可正常進行,並應納入每週的訓練計畫中。核心訓練方面,仰腹與躺姿抬腿可於術後持續練習;而需手撐地的動作,如平板支撐、鳥狗式,則應依傷口癒合與疼痛情形調整難度,或於術後5~8週再循序漸進地恢復訓練。

若手術患側手臂有淋巴水腫的風險,訓練前應先穿戴彈性袖套,並持續監測手臂腫脹情況。建議每4~12週測量臂圍或體積,或以症狀量表追蹤變化。每次運動前應觀察是否出現手臂疼痛、沉重、緊繃或皮膚變化等不適,一旦症狀加劇,應立即暫停訓練並就醫評估。

要特別注意的是,不需完全避免使用患側手臂,長期避免使用反而可能導致肌力與功能退化。研究指出,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受控的重量訓練,不僅能促進恢復,亦不會增加淋巴水腫惡化的風險。

(本專欄反映專家醫療見解,不代表《優活健康網》立場)(本文雙作者為杏仁復健科診所院長、杏仁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師)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成4種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