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昌昔反核!吳亞昕:核廢料能被接受了?
[NOWnews今日新聞]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投票,中選會也陸續辦理5場意見發表會,第4場於今(13)日上午10時登場,由正方代表、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與反方代表、「暖暖蛇青少年共學團」自學畢業生吳亞昕,正面交鋒。吳亞昕質疑,昔日曾站在反核那一方的黃國昌,如今卻成了核三重啟的正方代表,難道政治立場改變,核廢料的風險就能被接受了嗎?
核廢料風險誰承擔?反核少女吳亞昕:關乎每一個台灣人
吳亞昕在第二輪意見發表中表示,台灣現階段不該重啟核三廠,她提到2018年黃國昌曾以「反核代表」的身分發表意見,當時黃指出所有人都知道核廢料處理的問題非常困難,沒有人希望把核廢料放在左鄰右舍。而此說法非空血來風,吳亞昕進一步說明,台灣早在十幾年前,處理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選址時,就曾遇過困境。2012年,經濟部公告遴選出的選址,分別為台東達仁鄉、金門烏坵鄉,當時因在地反對聲浪太大,當地政府最後拒絕辦理公投,而選址程序也在此卡關,直到今日仍無任何進展。
接著,吳亞昕談及,黃國昌當時也曾質疑,若事情這麼簡單,那為何國際間比台灣更加先進的國家,當中只有地質條件特殊的芬蘭找到最終處置場,而其他國家仍在傷腦筋。時至今日,核廢料問題依舊無解,這不單單只是技術問題,也非政治口號能解決,透過什麼程序?如何處理核廢料?最終是由誰承擔核廢料風險?這些都關乎到社會的公平正義,關乎到有沒有真正在乎台灣的每一個人。
最後,吳亞昕也直言,今天黃國昌選擇站在重啟核三那一方,難道是因為核廢料風險變小?還是因為政治立場改變,風險就能被接受了?吳亞昕強調,我們這一代人不會遺忘,也沒辦法忽視核廢料對未來的影響。
黃國昌曝最新核廢料處理技術:深孔地質處置(DBD)
針對質疑,黃國昌在辯論中也主動提到這件事情,他表示過去自己是反對核電的人,第一次參與大規模的反核運動,就是在福島核災後,2011年他還是一位中研院的學者,跟許多台灣人民一樣,都被311當時的影像所深深震撼。黃國昌指出,自己也曾深入民間向產業界、環保界人士請益,在討論過程當中談及核燃料處理部分,會不會成為下一代的問題?
身為3個孩子的父親,黃國昌強調,他不可能把我們這一代的問題,丟給下一代來承擔,用過的核燃料棒該如何處理?他必須要清楚跟全國同胞報告,不是核三延役才出現的問題,而是使用40年的核電,台灣早就存在的問題,而這也是全世界這麼多國家使用核電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包括願意重啟核電的日本、義大利,以及即將鬆綁40年核電禁令的丹麥,相信他們都不是想要把問題丟給下一代。
黃國昌痛批,民進黨政府罪惡劣的是,以「用過的燃料棒放誰家?」來恐嚇人民,卻從來沒有檢討過去8年執政的怠惰,非核家園推動專案小組,超過4年沒有開會,直到今年才開始要延役,最終處置場選址法案,請問民進黨過去8年是在睡覺嗎?黃國昌要大家放心,用過的核燃料棒在最終處置前,可以安全地放在核電場內,乾式儲存的存放年限至少有40年,同時也強調自己在擔任第一屆立法委員時,就堅持要用室內乾儲。
另外,黃國昌也提到,今年6月經濟部跟台電花納稅人的錢,跑到芬蘭、瑞士等國的高階放射物處置場去參觀,也簽下合作備忘錄來協助台灣規劃接下來的場址,這些只是政府刻意隱瞞,不告知民眾的真相。黃國昌續指,在全球核廢料技術處置的發展中,一項嶄新的技術「深孔地質處置(DBD)」已成為主流選項,展現出高度的安全性與可行性,對於地狹人稠且地質豐富的台灣來說,不僅只是技術性上的突破,更是政策上面的轉機。
顯示全部
留言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