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課歐15%關稅拍板 法台商:可預期性回歸產業重啟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2日專電)美歐日前達成貿易協議,歐盟輸美產品關稅降至15%。在法國成立公司35年的台商蔡國泰告訴中央社,協商結果仍能接受,至少如今政策清晰、可預期性回歸,「鬆了一口氣」。產業界忙碌起來,許多之前觀望的計畫與合約現在也重啟。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歐洲課徵15%關稅,比先前川普揚言的50%與30%低了許多。儘管許多協議細節仍未定案,但對歐洲業者而言,相較於先前超高稅率帶來的焦慮與猜測,該決定也不失為一好消息。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蔡國泰1970年代赴法國留學至今深耕50餘年,公司Victor France創立於1990年,專門代理台中精機的工具機,如今已邁入35個年頭。
他2日接受中央社視訊訪問時告訴記者,過去這段時間都處在非常不安定的狀況,生意受到很大影響,法國產業也非常不安。
「雖然法國總理白胡(Francois Bayrou)說這對法國是個陰暗的日子,不過整體而言,儘管不滿意,但還是可以接受的狀況,起碼現在非常清晰、安定,大家心裡有準備,可以進行下一步行動,也有預期性。」
他表示,消息一出,讓法國產業開始再次啟動。直接感受就是,本來法國人習慣集體度假的清閒8月,產業界這幾天反而忙了起來。「很多之前未定的案子、合約,現在又開始啟動了,趕在度假前很多案子要再審視、再商談。因此普遍來講,這對法國是很好的狀況」。
儘管重要細節雙方還在進行談判,但可預期性重新回歸,產業界停止焦慮觀望,許多案子陸續重啟。「我感覺鬆了一口氣,總算熬過年初以來對我們的大挑戰」。
Victor France進口台灣工具機至法國,客戶多為法國企業。法國對台灣工具機產業的低關稅沒有改變,因此不會影響其公司成本。換言之,對從台灣進口至歐洲銷售的台商直接影響不大。
不過,間接影響仍存在。對蔡國泰而言,若台灣銷美面臨20%稅率,則台灣同業很可能會轉往市場廣大的歐洲。連動影響下,韓國與日本企業也都有可能轉銷歐洲,進而增加競爭成本。
面對可能加劇的競爭,蔡國泰等歐洲台商因應的對策包括轉主打販售「高階產品」以增加利潤,開發重點在於提升「技術服務」。他說,「我們不會考慮去競爭價錢,會從提高品質、機器功能性與加強服務方面努力」。
15%關稅對每個產業影響不一,蔡國泰分析,汽車製造業面對美國競爭,衝擊會比較大;「但如化妝品、奢侈品利潤本來就高,有些也很容易轉嫁給客戶、使用者」。
法國以中小企業為主,企業將增加成本轉嫁消費者、自行吸收,或與美國進口商平分,則需要看產品性質與市場的反應。若歐洲產品競爭力強,「消費者的成本勢必會增加,美國物價就會高」。
蔡國泰認為,川普關稅對歐洲至少有兩大影響。一是歐洲產品約有20%銷往美國,稅率增加勢必減少歐洲產品的競爭力。
第二則是中國面對美國高稅率,恐將產品傾銷至歐洲,傷害當地企業。但他也指出,對此歐盟已有對策,也就是成立監管單位,防止產品傾銷。
講到歐洲展望,蔡國泰樂觀表示,歐洲實力仍在,科技、航空、交通、教育與研發能力等各方面都很強。
「在歐美角力下,儘管美國很強大,但在國際社會中也不能要怎樣就怎樣,所以(雙方)要不斷妥協」。他認為歐洲仍握有籌碼,「我覺得歐洲在屢次衝突中,將越來越強」。(編輯:田瑞華)1140803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