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課高關稅衝擊傳產 專家籲加速轉型、避開違規轉運陷阱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台灣對等關稅20%,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半導體、高階伺服器、高階工具機比較有機會到美國投資;至於傳產的難度比較大。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為,由於越南的人事、勞工成本仍遠低於台灣,傳產海外布局,仍適合移往越南、印尼。
台灣「暫時性」關稅20%,高於日、韓5個百分點,引發企業界議論,思考未來如何布局。王健全認為,並非每個產業都適合到美國投資,能去美國設廠的企業,大多基於四種條件,一是毛利率高,足以因應較高生產成本,二是自動化程度高,才能應付美國的缺工問題,三是有產業群聚效果,四是客戶強力要求。
至於毛利偏低的產業,像是傳產業,王健全分析,廠商比較越南、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稅率,與台灣差距不大,外移不見得有效率,因還要考慮當地勞工、產業群聚、電力等因素,傳產很可能受重傷又沒辦法移動。
王健全在工商協進會的專刊中指出,台灣在石化、紡織、汽車零組件、電子資訊業、半導體的強大供應鏈是全球唯一有能力協助美國重返製造業的光榮,可透過談判或台美21世紀貿易協議協商,讓台灣完善美國的供應鏈、創造美國就業機會。
未來5年台灣經濟、產業會如何呈現?在比較悲觀情景之下,王健全認為,在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大舉對美投資,台灣部分產業空洞化的疑慮;傳產面臨日幣貶值、大陸大量傾銷、以及美國川普高關稅的夾擊之下,可能會帶來大量失業,必須加速轉型。
不過,邱達生認為,傳統產業適合到越南、印尼生產,雖然越南關稅稅率為20%,但當地勞動成本比起台灣還是相當低廉,傳統產業赴越投資仍有利可圖。
不過,由於美國對於「違規轉運」要求嚴格,越南的轉運商品關稅高達40%,因此傳產業如果要大量零組件是依靠其他國家供應的話,就必須要注意違規轉運問題。邱達生說,有時候傳產業並非自己要外移,台灣傳產廠商常常是替國際大品牌代工,會到海外設廠有時候是客戶指定,不一定操之在己。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