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全球首創「元宇宙」傳染病預測模型  專家:隔離不必人人14天

ETtoday新聞雲

更新於 09月10日01:36 • 發布於 09月10日01:03

記者邱俊吉/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害各國封城,重創民生經濟,不過台灣大學開發的傳染病預測模型可望突破此困境,其結合「元宇宙」及「時間旅行」概念,透過「數位雙胞胎」結合實體(reality),與AI機器學習產生的虛擬病毒量,可評估病毒在體內的動態變化,不僅為全球首創,且可望使未來的隔離天數、疫苗劑量等邁向個人化。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指出,新冠疫情初期缺乏疫苗及藥物,防疫只能依靠大規模隔離與疫調,但人力成本相當高,規則也過度單一,為此,研究團隊提出以PCR檢測Ct值作為「時間信號」,並結合AI建構的數位雙胞胎,如此便可依個體差異進行精準疫調,檢疫隔離天數也能細緻微調。

陳秀熙說明,此研究透過元宇宙概念、以AI製造虛擬分身,再橋接真實世界,進而模擬病毒量可能在人體內的變化,其難度是感染者職業暴露情境不同,且檢測時間各異,病毒量變化數據不易掌握,故團隊透過大規模的跨個體比對,成功將真實感染的數據橋接至數位分身,得以重建所有個體在60天內的病毒量軌跡,進而驗證每人所需檢疫時間可能僅需3天,也可能超過14天,遠比一律隔離相同天數精準。

針對此模型,陳秀熙說,想像這是「疫情版擴增實境」,只要輸入年齡、性別、職業等基本資料,透過模型有如時間旅行的演算、預判,便能即時獲得專屬防疫建議,既可減輕醫療人員疫調負擔,也能降低民眾的焦慮及標籤化。

此外,陳秀熙說,相關應用還可延伸至疫苗、抗病毒藥物等研發。他解釋,傳統疫苗開發需多年,若能利用數位雙胞胎橋接不同實驗室的變異數據,將可加快模擬與設計,甚至發展出「精準疫苗」,使劑量、施打間隔都能依個人差異調整,而同樣概念亦可運用於癌症及慢性病,結合智慧穿戴裝置,形成持續更新的分身,進而預防真實自己的健康。

這項研究設計的模型涉及大量隱私資料,不過陳秀熙強調安全無虞。他表示,相關設計結合區塊鏈與「差分隱私」保護,可為每位用戶生成多個「阿凡達」,並加入其他干擾,駭客將難以辨識真實身分。

陳秀熙表示,此研究由台大博士林庭瑀負責模型開發,成果已於今年8月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被視為全球傳染病領域首創。

隨著6G與雲端運算成熟,陳秀熙認為,此技術未來可搭配智慧裝置普及應用,除可協助政府決策,也能讓民眾即時掌握風險,「新冠疫情已經證明防疫不宜一體適用」,精準的個人化、動態化處理,將是未來防疫及醫療照護的重心。

點我加ETtoday好友,接收更多新聞大小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6旬婦身上驚見「鬼抓痕」跑寺廟祭改無效 醫揭:肝求救訊號

CTWANT
02

德國營養學專家呼籲:這1物恐害癌症、失智、傷肝腎!很多人卻天天碰

健康2.0
03

澳洲保健品維生素B6過量多人中毒!專家示警:這款B群也危險 很多人愛買

健康2.0
04

腹痛不在意!嬤肚全是血「竟是癌作祟」 醫嘆:致死率75%

中天電視台
05

65歲婦人背痛2年竟是骨質疏鬆! 醫教「這樣做」防骨本流失

健康醫療網
06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