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強音樂祭「大港開唱」如何紅19年?廣末涼子、奧運國手都來開唱
夕陽映照在高雄港邊,大港開唱的主舞台上,葉湘怡(Doris)穿著一身黑,手握貝斯,神情冷酷站在台上,渾身散發搖滾樂手的霸氣。
隨著鼓聲炸裂,台下萬名觀眾陷入瘋狂嘶吼,她卻焦慮得不得了,腦袋裡不停用念力無聲呼喊,「拜託不要推擠、不要踩踏。」
身為閃靈樂團團長和大港開唱策展人,葉湘怡時常陷入矛盾,「我希望樂迷可以玩得開心盡興,但又能安全回家。」
大港開唱舞台臨近港邊,演出時還能看到大船入港,為一大特色。(出日音樂提供)
每年3月底,鄰近高雄駁二特區的港灣特別熱鬧,固定有一群「聽團仔」(意指喜歡聽樂團的人)從北中南齊聚於此,參加今年邁入創辦第19年的「大港開唱」音樂祭。
去年光兩天活動,總計吸引30萬人次參加,跟今年台灣燈會在桃園首週末試營運參訪人次一樣多。
燈會免費,但大港的30萬人次,包含看付費和免費舞台,被譽為「一生一定要來一次的音樂祭」。
最難得的是,大港上萬名購票觀眾全採實名制,今年還沒公布完整演出嘉賓,門票開賣5分鐘就售罄,參與年齡從12歲以下到50、60歲都有。
研究流行音樂文化的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何東洪分析,「參加大港開唱有如廟會朝聖,」像是參與一場嘉年華會,跳脫現實,進入到另一個時空。
而大港開唱也是台灣少數能做到自負盈虧,全靠門票收入營運,國泰世華銀行、承億酒店、yoxi、iRent、雄獅旅遊等都是贊助商,是台灣第一大指標型音樂祭,也是網路聲量第一的民營音樂祭品牌。緊追在後的浪人祭、簡單生活節,聲量不到大港的一半。
日本女星滿島光在去年大港開唱壓軸登場。(出日音樂提供)
大港開唱不只在國內紅,海外也豎立口碑,這兩年接連邀請到日本知名藝人滿島光、廣末涼子開唱。
「能邀約成功,都是他們身邊的工作人員和朋友曾經來過大港,」葉湘怡說,日本人合作重視信任感,「他們相信周遭朋友實際參與的經驗,進而說服藝人來台。」
大港開唱有何魅力,為何每年能吸引數十萬人觀眾朝聖?連日本藝人都想來演出?
大港開唱
- 成立/2006年
- 創辦人/閃靈樂團團長葉湘怡、閃靈樂團主唱林昶佐、鼓手汪子驤等人籌劃創立
- 員工數/核心團隊約20人、現場工作人員約350~400人
- 舉辦時間/每年春假前夕,2025年3月29日至30日
- 成績/台灣售票數第一高音樂祭。2024年兩天遊園人次約30萬(含大港開唱活動區域與駁二周邊區域人流)
葉湘怡
- 出生/1977年
- 現職/大港開唱共同創辦人暨策展人、閃靈樂團貝斯手兼團長
- 學歷/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 給服務業的一句話/打破遊戲規則來思考每個環節,不一定會成,但一定會讓人生更有趣。
祕訣1:節目設計有梗,獨立與主流反差組合
首先是節目內容編排。「每年最期待的就是大港還能變出什麼新花樣,」27歲從事設計工作的Anli說。
「我把大港當成一個創作,」葉湘怡表示,台灣音樂祭遍地開花,從30年前她參與籌辦的「野台開唱」,當時全台一年不到5個音樂祭,如今一年超過30個,「如果只是把舞台搭好、邀請樂團來表演,跟免費的音樂祭沒有區隔。」
葉湘怡舉例,團隊最常把意想不到的人組合在一起,例如:徐懷鈺×四分衛樂團、賀一航×濁水溪公社、李心潔×美秀集團,組合具有反差性,跳脫觀眾過去的想像。
「大港每年在主流和獨立都達到異常的平衡,知道如何挑選具有話題、又能吸引眼球的藝人,」連續3年參加大港開唱的Victor分析,今年大港還邀請唱動畫《膽大黨》主題曲的日本樂團Creepy Nuts,吸引不少動畫族群購票,成功拓圈。
今年還結合修復與AI科技,讓已逝歌手陳一郎能在大港舞台重現最經典的歌廳秀演出;同時邀請拳擊國手黃筱雯、甘家葳和「亞洲貓王」唐嘉鴻,卸下選手身分開金口獻聲,就連許多人從小看到大的「水果奶奶」也會在親子區跟樂迷同歡。
大港開唱兩天參觀人次30萬,場內匯聚各種音樂能量。(出日音樂提供)
2016年也舉辦延伸活動「大雄丸」,把演唱現場拉到遊艇,在船上舉辦小型音樂派對,樂迷跟著演出者在航行中乘風破浪,跳脫音樂祭只在地面舉辦的既定思維。
「想出有趣企劃的瞬間,是我跟團隊最有成就感的時候,」葉湘怡帶著自信口吻說。
祕訣2:辦音樂祭像造鎮,連橋都自己蓋
音樂祭不只表演,場地環境同樣關鍵。
除了主體的演唱舞台,美食攤位,文創市集、醫護站、NGO村、流動廁所、充電站,「大港開唱的食衣住行、吃喝拉撒都要管,」只不過葉湘怡笑說,沒想過連造橋鋪路也跟她有關。
大港開唱的腹地橫跨高雄駁二與蓬萊商港,為了讓觀眾行走順暢,8年前團隊搭建水上浮橋,直到4年前港務局建成「大港橋」,才有官方的連接通道。
早先還沒蓋大港橋前,團隊花錢蓋水上浮橋串聯高雄港兩側舞台,5年前港務局蓋好跨海大橋,便以大港橋為命名,如今是高雄觀光景點之一。(出日音樂提供)
但每年大港開唱的人流多,為了避免擁擠,今年又加蓋另一座水上浮橋「橋王」,加速疏散速度。
葉湘怡把辦音樂祭當成造鎮計劃,她則是這座大港鎮的鎮長,居民的生活起居都要面面俱到。
「Doris很在意觀眾體驗,她最擔心觀眾餓肚子、口渴,希望美食攤商可以開晚一點、食材備料多一點,還要請電信業者加裝基地台,確保樂迷手機通暢,」資深音樂工作者、野台開唱創辦人之一李映萱說。
大港開唱統籌呂岱芸觀察,大港是少數音樂祭以女性為主導,「Doris在台上雖是冷酷的樂手,私底下卻心思細膩,」尤其近幾年當了媽媽之後,更在乎觀眾各方面的需求是否被照顧到。
大港開唱辦了快20年,考量到聽眾從學生到成家立業生小孩,園區內設立免費觀看的親子區,提供小孩也能參與的活動,DIY手作、繪畫、木工彩繪、泡泡派對、探險遊戲區,還設有母嬰哺乳室,讓搖滾爸媽兼顧聽團也照顧到小孩。
祕訣3:連結城市行銷,帶動高雄觀光
回溯19年前,葉湘怡第一次來到高雄駁二,看到這片廢棄倉庫,直覺這裡適合辦音樂祭,於是大港誕生。如今,這裡已經成為高雄最具代表性的音樂與文化勝地。
「希望樂迷來高雄不只是聽團,還能深入探索在地文化,」呂岱芸表示,這幾年他們與旅行社合作,推出「大港開遊」,鼓勵樂迷走入鹽埕巷弄,品味高雄的另一面。
咖啡廳掛上今年陳一郎將以AI現身大港開唱海報。每年參加大港開唱,已成為不同世代朝聖的儀式音樂活動。(謝佩穎攝)
而隨著高雄近年成為演唱會城市,大港開唱更是推動演唱會經濟的第一棒,活動期間住房率高達八成以上,帶動數億商機。
邁向明年20年之際,葉湘怡下一步希望朝國際發展,把大港開唱打造成亞洲最具代表性的音樂祭。透過國際合作、提升舞台設計與視覺,讓「大港宇宙」持續擴張,成為世界級音樂文化的標誌。
雖然每年活動辦完,葉湘怡都壓力大到不想辦,「但看到批評客訴,又覺得這些細節執行時怎麼沒想到,」完美性格的她,因此辦了一屆又一屆,「我希望每個人能在大港開唱裡感受到自由,盡情的創造。」
【延伸閱讀】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19期《消失的中線 怎麼守?》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