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納貢」有用嗎?學者揭川普愛和贏家打交道:但賴清德像四面楚歌的領導人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所設定的「最後貿易談判期限」即將到來,美國與韓國、日本等國達成15-25%不等的關稅協議,而台灣目前(截至31日晚上8時30分)仍陷入談判僵局。旅美學者翁履中表示,川普總統喜歡的是贏家,問題是,現在的總統賴清德,看起來像個四面楚歌的領導人,國內選舉失利、立法院被反對陣營掌控,反對派罷免案又一敗塗地,使他在政治上無法主導;而在國際上,他面對的是一位沒有耐性的交易型總統、一場毫無勝算保證的貿易戰,這些都讓台灣的外交空間被壓縮至最低點。
翁履中發文指出,在台灣,賴清德正面臨自上任以來最虛弱的政治時刻,內憂外患夾擊之下,他不只面臨來自北京的軍事威脅,更被川普政府以32%高關稅作為談判籌碼,加上過境美國的計畫悄然被冷處理,連國內民意也因罷免案失敗而產生動搖。
面對強勢的川普,台灣該怎麼辦?
翁履中提到,川普的政治邏輯向來清晰「你能讓我贏,我就給你機會;你讓我難看,那我就讓你痛」,這對於仰賴安全保障、經濟對美高度依賴的台灣來說,是沉重的警訊,美國不是台灣的敵人,但我們也不能假設它永遠出自善意行事。
然而,台灣該如何自處?翁履中認為,先看實力。台灣外匯存底5800億美元、年度預算1000億美元,經濟規模本就不如日韓,若投入3500億至5500億美元的美式條件包來換取關稅豁免與政治友好,將造成台灣極大的壓力。與此同時,不可忽視的是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在川普正準備與美中進行的「大交易」中,台灣需要找到確保台灣不會被犧牲掉的對策。也正因為如此,台灣更需要明確的戰略定位,不能總以為只要奉上金銀財寶,就能換得美國的青睞,我們必須自己設計劇本,而不是坐等被安排。
翁履中:台灣需要能同時信任盟友、又保留戒心的能力
翁履中透露,川普對台灣的態度正在改變,從口頭支持到交易計算,從戰略曖昧到價值次序的重新排序,這不等於背棄台灣,但等於台灣需要自己變得更聰明、更靈活、更有準備。台灣當然要防統戰,但理性思考美國是否總是可靠,並不是投降,而是戰略智慧。台灣需要能夠同時信任盟友、又保留戒心的能力,否則,在這場國際博弈中,我們只能被動等候被擠壓,而不是主動爭取喘息空間。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美元轉強台幣也將轉貶!」財經作家點出一關鍵指標變化
‧ 川普為習近平擋賴清德過境?專家駁斥「疑賴論」:中共官員非撞牆才甘願(推薦閱讀)台積電不再獨自強大?黃世聰點名「這公司」帶領PCB上下游飆漲
《風傳媒》讀者大調查!光電議題爭議不斷,你怎麼看?
你最關心的話題,就是我們該追蹤的議題。
打開你未曾知曉的台灣產業內幕!☛點我填問卷,說說你想瞭解的光電議題真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