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爆發急性傳染病疫情「無特效藥可治」 美CDC急發旅遊警示
中國廣東省近期爆發屈公病(基孔肯亞熱)疫情,病例數量迅速攀升,引發國際關注。根據中國官方通報,截至7月底,廣東省今年已累計通報4,824宗屈公病個案,當週新增病例高達2,892宗,其中超過九成來自佛山市,疫情擴散速度驚人,促使當局緊急啟動防控措施。
據了解,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最早在1952年從坦尚尼亞一位發燒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來。屈公病潛伏期短,主要症狀包括高燒、劇烈關節疼痛及皮疹。
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針對廣東疫情升級旅遊警示至第二級,建議前往當地的旅客加強防蚊措施,包括穿著長袖長褲、使用驅蚊劑,並儘量停留在裝有空調或紗窗的室內空間。美方亦提醒,有需要者可接種目前已獲核准的兩款屈公病疫苗。
日本與香港亦密切關注疫情進展。日本媒體引述港媒報導,佛山市現估計已有約6,900人染疫,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為順德區。
香港本週亦出現首宗境外輸入個案,患者為一名自佛山返港的12歲男童。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則呼籲當地僑民及旅客避免穿著短衣短褲從事戶外活動,以降低感染風險。
佛山市三水區政府近日發布「基孔肯亞熱後遺症告知書」,指出該病目前無特效治療藥物,患者除高燒與關節痛外,部分個案可轉為慢性病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多位患者受訪時表示,症狀劇烈難耐,有人甚至疼痛至無法行走;醫師指出,關節僵硬常波及踝關節、手指與手腕等小關節,亦可能擴及膝關節與肩部。
為防堵疫情擴散,廣東當局已於7月31日展開為期一週的全面滅蚊行動,並強化環境衛生管理、病媒消殺及社區網格化防控。中國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沈洪兵則於8月2日親赴佛山,實地指導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疫情尚在發展中,官方呼籲民眾積極參與防蚊與衛生整治工作,包括清除積水容器、安裝紗窗、使用蚊帳與驅蚊劑,全民攜手防堵病毒傳播途徑。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