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壽第二季減持股、拉高現金水位 國泰金李長庚:台幣變動影響逐步趨於中性
國泰金控22日舉行法人說明會,總經理李長庚指出,隨著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簡稱外價金)新制上路,整體壽險業者也持續增加水位,未來台幣變動應會對壽險業的影響逐漸趨向中性;子公司國壽執行副總林昭廷也說,目前外價金水位已比6月底的564億元還高,未來避險策略仍維持動態調整,傳統避險比率將落在50~70%區間。
國泰金控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459億元,與去年同期的717億元相比,年減近36%,公司表示,主要是國壽因新台幣在第二季大幅升值影響淨利,加上去年金融市場上行、投資收益基期高,因此金控在上半年稅後淨利比去年同期來得減少。
若從各子公司來看,僅有國壽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衰退,不過,銀行、產險、投信上半年稅後淨利皆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因此市場都很關注國壽接下來的投資及避險策略。
國壽外價金已超越6月底水位,傳統避險比率降至60%
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指出,截至8月21日為止,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水位已比6月底的564億元還高,但7月水位確實少滿多的,主要原因在於台幣在7月匯率幾乎不動,但其他雜幣包括韓圜、星幣、歐元、日圓、英鎊等大致約貶值2~3%,因此替代避險這部分就受到損失;另外台幣在7月呈現貶值,NDF評價也會損失。
不過,林昭廷說,8月以來雜幣則相對變動不大,台幣則持續走貶;加上國壽也調降避險比率從3月底的69%下滑,因此8月外價準備金水位也相對大增;傳統避險比率目前已降至60~61%,避險比率調降的原因在於,NDF價格太貴,對於太貴的NDF,到期就不會展期,使得避險比率降低。
林昭廷也說,目前雜幣對台幣的有效性仍在4成,以此估算,台幣升貶1%對損益的影響大約在60億元左右,但他重申,國壽可抵禦台幣匯價升值的範圍仍維持先前所說,落在台幣27.5至28元左右的水準。
林昭廷認為,未來國壽的避險策略仍維持動態調整,將傳統避險比率大致上落在50~70%的區間去動態調整,並且搭配替代避險操作,原則上不會因為預期美元指數升貶而做避險操作。
不過,李長庚也提醒,川普的對等關稅讓中東、亞洲國家都搬上好幾千億美元對美投資,加上台灣也有大筆的軍購採購、還有能源及農產品採購,假設未來3年半都要全部實現、通通變成白紙黑字,這對美金的需求確實會非常龐大,假設美元指數持續上漲、台幣持續往下貶,將有利於對於壽險的外價金,海外債券的帳面價值也會有所修正。
國壽第二季減少國內外股票、拉高現金水位
攤開國泰人壽今年上半年的資產配置,截至上半年國內股票部位5200億元,比起第一季還減少220億元;國外股票部位也比第一季減少360億元至3490億元;海外債券部位也從第一季的5兆230億元減至4兆6310億元;現金部位則大幅提高,從第一季的1810億元提高到4030億元,現金占比一舉拉高至5.2%。
林昭廷指出,海外債部位減少主要是受到匯率影響,實際上部位並沒有太大改變;至於現金水位目前確實比較高,從4月川普宣布對等關稅「解放日」之後,一部份的現金水位增加是因為台幣大幅升值,衍生性商品帶進現金流入;另一部分則因應市場風險而調整,未來投資會以海外固定收益資產投資為主,其餘風險性資產則視市場情況做機動調整。
林昭廷也說,針對國內外股票投資未實現利益,截至7月底已超過450億元,比6月底還要上升100多億元;債券未實現損失則與6月底持平相當。
關稅衝擊銀行旗下36家企業客戶,合計放款金額不到50億元
至於關稅議題是否對於銀行旗下出口廠商客戶造成資產品質影響?國泰世華銀副總陳冠學則說明,從4月以來,內部已針對1400餘個可能潛在受影響的客戶進行逐案審查,其中挑選出36家認為是最可能受到影響,不過,累計這36家整體放款金額不到50億元,占整體企業放款總額約0.7%。
針對這些可能受影響的企業客戶,國泰世華銀行將會持續提供避險相關的資訊,也會在必要時提供紓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