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孩子愛說話、不專心⋯是過動症嗎?醫揭幼年出現「3症狀」就要當心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09月05日01:00 • 馮逸華

今年10歲的小祥,上課時常坐不住,常忘記帶作業,也習慣在同學回答問題時插嘴,甚至會隨意介入同學的談話或遊戲,不遵守規矩,是班上公認的「愛說話」和「搗蛋鬼」。爸媽原以為孩子只是年紀小、過於好動又不愛念書,直到小祥開始拒絕上學,帶至醫院求診並經醫師評估,被診斷為混合型「注意力缺乏過動症」(ADHD),同時表現出專注力不足、過動與衝動。

小祥接受藥物治療與心理衛教,並由家長與學校共同配合介入。2個月後,媽媽表示:「以前我們只看到孩子的問題,現在看見他的天賦。」小祥逐漸能在課堂上專心超過20分鐘,課業有所進步,學習中也開始感受到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他與同學的關係明顯改善,並展現出過人的表達能力。

過動兒非故意「調皮搗蛋」

收治個案的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精神科醫師黃國洋表示,「注意力缺乏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常見的神經發展性疾病,患者多在幼年期即出現專注力不足、過動及衝動行為,俗稱「過動兒」。

黃國洋說明,過動兒並非真心要調皮搗蛋,透過專業診斷、治療與引導,能助兒童大幅改善,若未及時介入,會影響學業、人際關係,甚至終身發展。提醒家長應以理解與支持,並與學校、醫療團隊合作,才能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過動症持續治療者僅有2成

根據台灣流行病學研究資料顯示,兒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盛行率約7~8%,與國際數據相近;但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實際持續接受治療的患者卻僅有不到2成。黃國洋指出,這代表很多父母,常誤以為小孩只是較活潑好動,屬正常現象,甚至不知道孩子可能患有ADHD。

黃國洋強調,ADHD的治療必須結合醫療、教育與家庭三方面,缺一不可。若缺乏適當介入,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可能面臨拒學中輟、憂鬱焦慮,甚至出現物質濫用或反社會行為。國際研究顯示,監獄內男性受刑人中,有35~68%曾罹患ADHD,顯示疾病對成年後的行為與社會適應影響深遠。

黃國洋呼籲:「ADHD的孩子不該被貼上『壞小孩』的標籤,他們需要的是理解、支持與正確治療。」家長與老師若發現孩子有持續專注困難、過動或衝動行為,應及早就醫,避免錯失治療黃金期,透過跨領域合作,許多孩子不僅能克服學習困難,更能展現獨特的才能與潛力。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60歲女上班就咳嗽、胸悶!一照肺部「全是白色滿天星」 醫立即勸:換工作

姊妹淘
02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3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4

手機頸上身!20歲女大生頸椎退化如中老年人

TVBS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