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老闆最新的口頭禪:人工智慧,否則就再見
從科技巨頭亞馬遜到軟體服務巨擘 Salesforce,再到語言學習平台 Duolingo,全球各大企業的執行長們正同步發出一個清晰而直接的訊號:人工智慧不是選項,而是必修課。
AI 將深遠重塑組織結構和用人邏輯,部分職位將會消失,而另一些則需要透過新技能的培養來重建。未來的職場,不再僅僅是傳統的「人力管理」,而是人與 AI 代理共同治理的「人機共治」時代。
「人工智慧,否則就再見」已成企業老闆最新口頭禪。面對這場正在進行的變革,企業領導者們已開始坦率討論:AI 的浪潮不可忽視,員工若不能轉型適應,就可能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
CEO 們的新職責:全面「管理 AI」
AI 對企業組織圖的影響,已經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亞馬遜 CEO Andy Jassy 明確表示,AI 將導致部分職位消失,但同時也會創造出新的職位。這也表明越來越多的執行長們相信,在企業界中已經沒有「人工智慧反對者」的空間。
Salesforce 執行長 Marc Benioff 甚至做出大膽預告:從 2025 年起,Salesforce 很可能不再招募工程師,因為人工智慧將大幅提升現有員工的能力。他更直言,他這一代領導者將是最後一代只管理人的 CEO。未來,執行長將同時肩負起管理人員與 AI 代理的雙重職責。
人力資源軟體公司 Lattice 的執行長 Sarah Franklin 即提出,傳統的「人管人」管理模式正朝向「人管 AI、AI 管事、人 AI 協作」的全新範式演進。組織金字塔的結構正在朝「菱形架構」演化。
這意味著,過去底部擁有大量入門級職位的三角形結構正在轉變,因為人工智慧承擔了更多曾經由經驗不足的員工處理的機械性工作。
「初級職位」成職場首波淘汰目標
也因此,AI 對職場結構的衝擊首先體現在入門級職位上。Anthropic、OpenAI 等人工智慧領域的巨頭高層都已指出,AI 能夠勝任大量初階的文職工作。OpenAI 的 Sam Altman 也公開表示,人工智慧代理已經開始完成與初級員工相當的工作。
Anthropic 的負責人 Dario Amodei 更在 5 月底警告,人工智慧可能在五年內取代一半的入門級辦公室工作;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也顯示,超過四成企業計劃因為 AI 的導入而裁員——這意味著許多底層職缺可能將逐漸被取代。
然而,單靠導入新工具並非萬靈丹。顧問機構的研究指出,許多公司即便投入巨資引進 AI 技術,卻未能實現有效的數位轉型。深究原因,往往在於企業內部「人」的學習節奏跟不上技術的快速躍進。如果沒有同步進行組織文化與工作流程的調整,單純依賴導入新工具,將難以見效,甚至可能導致新技術的水土不服。
AI 轉型像「Beta 測試」,領導者的溝通是關鍵
人工智慧的快速進化,讓企業在推動 AI 轉型時,彷彿正身處於一場「全球最大 Beta 測試」。AI 的能力仍在不斷浮動,相關政策尚未完全定型,企業內部的應用流程也尚不成熟。這種多重不確定性,使得 AI 轉型難以一次到位,反而需要企業建立高度彈性的應變策略,持續試錯、調整。
在這種轉型過程中,執行長的坦率溝通至關重要。像 Duolingo 執行長 Luis von Ahn 就曾公開承認 AI 策略溝通有誤,之後他轉而強調「思維轉變」與「走在變革前面」的重要性。領導者的誠實與反思,在這樣快速變革的過渡期中,將成為穩定組織士氣和方向的關鍵力量。
對於廣大辦公室職員而言,儘早得知 AI 將如何影響自己的工作,最終會比等到自己被邊緣化時才恍然大悟要好得多。管理學者普遍認為,與其拖延並讓員工活在不確定中,不如盡早、坦率地說明 AI 將帶來的變化。
告別舊職場
AI 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對職場文化、組織邏輯和人才策略的根本性變革。當 AI 正全面取代初級職位,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教育與職涯起點的設計,為新世代員工打造「非取代型」的成長路徑。
在每家企業都走在轉型途中的當下,企業領導者是否該將「AI 溝通能力」視為現代領導力的核心素養?管理者又該如何成為組織中,連結「科技變化」與「人類適應」的關鍵橋樑,引導團隊安全、高效地航向 AI 時代的未來?這將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課題。
【推薦閱讀】
◆ 【AI 衝擊用人模式】企業若不「升級」初階職位,未來恐面臨人才「斷鏈」
◆ 產品長自己送餐!Uber 極端內部測試和「ship, ship, ship」企業文化故事
◆ 大學生創 AI 作弊工具助工程師面試,企業該如何篩選技術真人才?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BusinessInsider》、《EgonZehnder》、《RetailDive》,圖片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鄒家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