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打炒房現成效 理事憂:爛尾樓個案遭誇大 仍須提防衝擊金融穩定
中央銀行今(7/31)公布第2季監事聯席會議的議事錄摘要,多數理事對房市降溫、新承作房貸金額持續下降予以肯定,但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偏高,所以,贊同維持管制措施不變。不過,有部分理事憂心,隨著下半年景氣反轉,規模較小、財務槓桿較大等建商恐面臨衝擊,央行應留意爛尾樓個案,且備妥因應方案,避免產業局勢惡化,或針對特定地區做更有效的追蹤及採更適當的措施。
央行自去年9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以及要求銀行為期一年的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房市陷入急凍,上半年買賣移轉棟數更年減2成6,建商和房仲哀鴻遍野。央行今日公布理監事會議記錄,有數位理事關注未來房市資金供需問題。
有位理事表示,為期一年的銀行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已顯現成效,雖信用資源仍有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情形,但部分銀行為謹守自主控管目標,相關控管均趨於嚴格;今年下半年交屋數量龐大,銀行仍處於自主管理階段,恐使部分符合條件的申貸民眾恐無法順利取得貸款,央行宜適時妥善處理相關申訴案件。
另位理事指出,去年9月後,全體銀行新承作住宅貸款金額持續下降,由於前幾年預售屋數量多,去年至今年陸續有預售屋完工交屋,產生大量的房貸資金需求,可能持續形成房貸資金供需缺口問題。'
另有兩位理事對爛尾樓建案問題表達看法,認為近期部分媒體誇大報導爛尾樓個案,恐讓外界誤認為此係本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所致的不良後果,或甚影響民眾預期心理,央行宜適當澄清。
同時,有數位理事表達須留意爛尾樓個案,避免影響金融穩定;另一名理事指出,隨下半年國內景氣反轉,部分規模較小、財務槓桿較大等建商可能面臨衝擊,央行應備妥因應方案,以免整體產業局勢惡化。
有一位理事認為,國內部分地區房價漲幅仍高,宜關注特定地區的重大建設方案對其房價可能帶來的影響,並針對這些特定地區做更有效的追蹤及採更適當的措施。
有理事強調,房價指數成長率仍為正值,顯示房價仍在上升,若現在放寬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恐不利維持過去七波的管制成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