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灣關稅敲定 法人說:這些產業很勇不受影響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對台課徵20%對等關稅,永豐投顧認為,對未來一年GDP最高衝擊0.6%。考量上半年資訊產品強勁拉貨,犧牲下半年傳統旺季,並且將反映關稅衝擊,對應出口下修GDP預估衝擊0.12%~0.24%;由於電子零組件、資通訊仍在豁免清單內,後續留意CBP公布半導體相關產品,豁免期間、稅率條件是否有所變動。
對等關稅對IC設計族群並無直接衝擊,若終端銷美產品被課徵關稅,使終端價格上揚進而減低消費力道,方將間接影響晶片拉貨力道。
台系IC設計族群的終端應用以PC/網通/消費電子為重,少數著墨伺服器與手機,而上述產品均還在電子產品的豁免政策範疇中,後續關注此豁免政策是否發生變化。
目前最主要還是須留意後續是否課徵半導體關稅,由於全球筆電約26%~28%銷售至美國、Nintendo switch 40%~45%銷售至美國(包括硬體與軟體)、TWS藍芽耳機美國佔比25%~30%、三星手機美國比重約15%(中國手機品牌銷美0%~1%)。若半導體關稅課徵,則晶片商恐需與客戶分擔相關成本,進而影響獲利表現。
輸美外銷族群(成衣、製鞋、高爾夫球頭),輸美比重逾30%,產地遍及東南亞,關稅成本國內供應鏈分擔仍可控。
高爾夫球頭代工龍頭復盛(6670.TT)產品出口至美國地區營收比重約30-40%且以越南廠生產為主,出貨報價採FOB且至終端市場零售價差約4-6倍,故當前多增20%關稅,品牌廠終端售價增幅設算約3-5%,研究處認為影響不大,且品牌廠應可透過推出新品間接轉嫁予消費者下,關稅成本由品牌廠吸收機率較大。
成衣外銷代工領導廠商儒鴻(1476.TT)輸美比重約37%,約有15-20%的客戶要求負擔3-5%的關稅稅率,估算約影響2025EPS 1元。
目前美系品牌客戶因應多採向消費者漲價、自行吸收與部分供應鏈負擔的方式,每家業者負擔比例均可商議,目前已知部分美系品牌來議價、歐系品牌尚未有動作。以來億(6890.TT)為例,目前兩家品牌廠來議價,估算EPS影響度約1元。
此外,輸美外銷族群(汽車零組件),AM產品輸美比重近50%,適用232條款的25%關稅,廠商議價強,關稅由客戶吸收
汽車關稅不會與對等關稅疊加。美國自4月3日對所有非美國製造的進口汽車與汽車零組件課徵25%的關稅。AM件通常會將額外的關稅跟運費直接轉嫁在終端產品上,不過本次關稅實施時剛好處在2Q~3Q/25淡季,客戶因為高關稅而觀望、暫緩拉貨,故即使關稅由客戶吸收,還是影響了出貨量。
輸美外銷族群(重電產業),銷售比重逾40%,關稅由台廠及客按比例分攤
華城(1519.TT)銷美比重40%,若假設自行吸收40%的關稅下,台灣銷美關稅20%情況下對EPS 影響達2.24元。不過華城在手訂單能見度長、產能成長30%情況下仍滿載,今年獲利依舊保持成長。
生技製藥族群銷美比重逾50%,最新關稅待232條款公布,積極尋求美國在地成本較低的供應鏈
以保瑞(6472.TT)為例,CDMO業務採FOB報價,將由客戶端進行成本吸收,目前採帶料生產,倘若美國針對API也進行關稅課徵,客戶選擇不帶料生產,公司將積極尋找美國在地API或成本較佳之供應商進行供應。
國內鋼鐵業輸美比重低於20%,全球各國(除英國外)鋼鋁產品輸美適用232條款的50%關稅:
參考前次中美貿易摩擦關稅影響,由於各國一視同仁課徵五成,只要未來美國鋼價大漲,貿易商仍會進口。以中鋼(2002.TT)為例,輸美國比重僅0.1%,直接影響過小忽略,間接影響恐較大。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加入民視新聞Line好友,重點新聞不漏接👈》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