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百歲阿公的最後一天:不插管、不急救,拒絕「醫到死」...戰友探視後含笑辭世,在愛與陪伴中圓滿告別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作者 : 蔡佳伶整理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回家圓善終」是不少末期病人的心願。在台灣,選擇居家安寧療護的人數也逐年增加,顯示不插管、不急救、在熟悉環境中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正成為許多家庭的共識。

百歲阿公的善終規劃

「回家圓善終」是不少末期病人的心願。近年選擇居家安寧療護的人數逐年增加,顯示不插管、不急救、在熟悉環境中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正成為許多家庭的共識

近日,臉書公開社團「全程安寧居家護理所」分享一則案例。一名近百歲老翁健康硬朗,能自行步行、正常飲食。直到99歲時發現膽道阻塞、黃疸,醫師懷疑為膽管癌。家屬考量年事已高,決定不再做切片及侵入性治療,讓他回家維持日常生活。

戰友探視後含笑辭世

後來老翁因病住院兩次,出院時留置導尿管,導致情緒低落,家屬尋求居家安寧護理師協助,順利移除導尿管,他重新恢復舒適生活。返家後,安寧團隊定期訪視,協助緩解症狀,未再進過醫院。

家屬回憶,辭世前一天,老翁仍能起床活動,但食慾不佳,多半在休息。隔日無力下床,與醫師討論後啟動「計畫性善終」,僅提供純氧協助呼吸與心跳舒緩。當天,一位98歲的二戰老友親赴淡水探視,兩人閒話家常至下午,友人離開約5分鐘後,老翁面帶微笑安詳離世。

三個月來,他沒有插管、點滴,也沒有繁複檢查與住院,在親友陪伴下走完最後一哩路。

延伸閱讀:
媽媽簽「不急救」卻被鼻胃管綁到生命盡頭…夏韻芬:醫生不敢說「時候到了」,誰來提醒家屬放手?

不再「醫到死」,政策助推在宅善終

老翁的故事,正是近年政府推動「在宅善終」政策的典範案例。

行政院宣布,長照政策3.0預計於115年上路,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核心是「十分鐘生活圈」,讓長者在地安老的需求可在10分鐘車程內獲得滿足,實現「健康老化、在地安老、安寧善終」願景。措施包括:

1、托老服務:設置短期失能、失智長者托顧場所。

2、免費一次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協助長者與家屬提前討論醫療與照護選擇,避免臨終陷入重症急救的反覆抉擇。

3、延伸服務:強化居家護理、安寧照護、日間照顧、喘息服務與到宅復能。

呂建德強調:「安寧療護不是完全不治療,不是安樂死,而是讓生命最後階段有尊嚴、有品質。」

安寧共照擴大服務,醫護缺口待補

近年來多項調查顯示,民眾對安寧緩和醫療的接受度高達七、八成以上,而且年齡越大,接受度越高。

依健保署統計,2019年至2023年,住院安寧人數自1.2萬人增至1.8萬人,安寧居家由1.4萬人增至1.8萬人,安寧共照為4.7萬上升至6.3萬人。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2025年在宅急診照護試辦計畫擴大適用對象,將再納入安寧緩和病人,其中以安寧共照為優先對象,預計影響近6萬人。

不過,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理事長賴添福指出,目前給付制度偏重醫院安寧,居家模式誘因不足,加上醫護人力短缺,居家安寧推動仍面臨挑戰。

延伸閱讀:
別只顧活著,卻忘了「為自己活過」!安寧病房最遺憾的4件小事:什麼都不敢做,才叫太晚

參與安寧療護與預立醫療決定意願

民眾如欲進一步瞭解或有意願接受安寧療護的醫療需求,可利用健保署網站安寧療護(住院、居家、共照)網路查詢服務下載「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下載「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填妥後寄送至衛福部或台灣安寧照顧協會,並註記於健保IC卡上,此外,也可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意願」(Advance Directive, AD),提前表達拒絕插管、鼻胃管、心肺復甦術等意願。

為鼓勵簽署率,健保署公告6類對象,終生可免費進行1次諮商,包括:

1、65歲以上重大傷病病人

2、符合安寧療護收案條件者

3、輕度失智者(臨床失智評估量表0.5~1分)

4、病主法公告特殊疾病患者(例:囊狀纖維化症、亨丁頓氏舞蹈症等)

5、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劃對象

6、地區醫院全人全社區計劃或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劃中,年滿65歲且有多重慢性病者

有了專業團隊的細心守護與家人的溫暖陪伴,尊嚴善終不再遙不可及。每位長者都能在熟悉的環境裡,安心走完生命最後一程,留下溫馨而圓滿的回憶。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57歲沈玉琳親證罹「血癌」!急性白血病8成患者是中壯熟齡…初期像感冒「出現4症狀」

每天吃2片,大腸癌率暴增18%!盤點你天天吃的五大致癌食物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2

夏天吃水果一定退火?醫揭「這3款」常吃恐傷胃腹瀉

三立新聞網
03

高學歷老了較不易失智? 33國研究揭「驚人真相」:1類人腦子就是好

三立新聞網
04

男側腹疼痛3天後爆發「皮蛇」 醫師揭3症狀須提高警覺

NOW健康
05

長者失眠有救了!研究發現「1運動」有助改善失眠 還能加強肌肉力量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有運動卻還是「瘦不了」?研究揭2大心理因素,解密讓人越動吃越多的陷阱

姊妹淘

肥胖警報!譚敦慈兒曾飆破110公斤 靠「三招」成功甩肉、逆轉脂肪肝

三立新聞網

陳致中曝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 醫提醒器官供血不足恐有生命危險

鏡週刊

從抗寒到護心 每天洗幾分鐘冷水澡讓血管更強壯

健康醫療網

別輕忽便秘!恐增4癌風險:久坐、忍便意都是元兇…每天排便超過「這次數」,乳癌風險狂降46%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昏倒!「站起來頭暈」別輕忽 醫示警:恐自主神經失調

TVBS
影音

【下班經濟學精華集】澱粉吃不胖的秘密?名醫教你碳水循環飲食原則!

風傳媒影音

下背痛令人坐立難安,拖延治療恐演變為慢性疼痛!急性疼痛脊椎神經阻斷術助緩解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24歲女星「忘拔棉條」卡體內1個月:飄死老鼠味 醫一看傻眼

太報

不怕蘿蔔腿!醫師透露:結實小腿助手術順利、併發症少

桃園電子報

花蓮慈濟醫院39周年慶 立足東部邁向國際,永保初心迎向40

TCnews 慈善新聞網

雙和醫院急診塞爆!傳院內公告「護病比1:13」 衛福部長發聲了

CTWANT

不是女性專利!男性下體痛可能是「骨盆」出問題 醫:別怕尷尬不就醫

健康醫療網

臉上狂冒痘?皮膚科醫曝「這天數」內消除才能不留痕 千萬別用手擠

常春月刊

曬黑怎麼救?盤點「6大美白習慣」快速白回來 清潔乾淨也是之一

常春月刊

快檢查!痣長在6部位最危險 醫:恐變異成皮膚癌

TVBS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昏倒 醫:恐與7大疾病有關

民視新聞網

高學歷較不會失智? 33國研究:腦容量較大但老化速度相同

中天電視台

18-40歲乳癌.血癌患者 9月起凍精卵可獲補助

華視新聞
影音

18-40歲乳癌.血癌患者 9月起凍精卵可獲補助

華視影音

台南勞工局舉辦移工健康諮詢服務,移工健康照護再升級

中華日報

女肺癌病人八成不抽菸 台中慈濟醫院籲早期篩檢

TCnews 慈善新聞網

姿勢性低血壓暈厥 醫:器官供血不足恐致命

中央通訊社

重量級Uber doctor!退休醫界大老扛7公斤裝備,把行動診間「外送」到你家

康健雜誌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醫曝背後警訊

NOWNEWS今日新聞

高學歷老了較不易失智? 33國研究揭「驚人真相」:1類人腦子就是好

三立新聞網

夏日豔陽高照!戶外防曬室內也要防「光老化」,預防光老化醫提3重點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從眼白泛黃到尿色深紅...黃疸不只是變黃!5大症狀教你及早發現危機

信傳媒

夏季食物中毒超過三成與生食有關 醫教3招守護腸胃健康

健康醫療網

喉嚨咳不停、乾癢不適? 這8樣「潤喉飲食」助舒緩

台灣好新聞

雙和醫院急診護病比「1比13」嚴重超標 衛福部長:馬上了解

自由電子報

定期腹部超音波篩檢 全民一起來護肝

大愛新聞
影音

定期腹部超音波篩檢 全民一起來護肝

大愛新聞影音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 醫曝「器官供血不足」恐有生命危險

ETtoday新聞雲

驚!每週吃3份薯條「糖尿病風險增20%」研究:烤煮馬鈴薯沒威脅

三立新聞網

「3種常見食材」把健康吃回來 讓你眼睛亮、皮膚好、睡得香

健康醫療網

男側腹疼痛3天後爆發「皮蛇」 醫師揭3症狀須提高警覺

NOW健康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山難去年不到8個月死逾51人,中高齡山友事故最多!醫籲高山症6徵兆快撤:體力好、有運動習慣也會中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