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超級電池工廠」火災財損出爐!燒掉台泥110億,董事長、總經理帶頭自請減薪
台泥旗下子公司三元能源科技上個月發生高雄小港電芯廠火災事件,對於台泥公司獲利的影響初步預估約為新台幣110億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總經理程耀輝自請減薪。
台泥今(13)日暫停交易,並於晚間召開重訊記者會,台泥企業團總執行長張安平與經營團隊在董事會中提出專案報告,並向所有關心台泥的股東、客戶及社會各界,表達最誠摯的歉意。
台泥說明,三元火災高溫,造成廠內化成系統3套電腦主機均已燒毀。台泥跨事業體投入超過3500小時,不間斷地比對公司內部監視器影像、同仁訪談及對製程的深入理解,初步判定有兩種可能起火原因,都將導致有瑕疵的電芯半成品進入化成區的靜置倉內,並發生熱失控起火,進而引發鄰近電芯半成品發生群體熱失控的情形。
首先,可能是於生產流程中自動外觀檢查製程,因故轉成人工目視檢查時,人員可能未遵循完整的標準作業流程,造成檢查過程中發生碰撞或瑕疵未被檢出。
另一項可能的原因則是於自動化流程中,機械設備因故發生異常,造成移轉電芯半成品位置過程中,發生碰撞而造成瑕疵未被檢出。由於火場核心區的設備仍待開挖,台泥將會持續配合火調單位調查,以釐清確切原因。
五道消防程序全失靈 台泥啟動調查
台泥強調,鋰電芯製造在全球皆存在「熱失控」風險。三元能源科技自建廠以來,就以超越台灣消防法規的規格,除了法定消防設施,還建置了自設消防以及化成區獨立消防系統,全廠並已通過主管機關消防竣工驗收。三元能源科技設有三道消防及監測系統,其中包含導入日本「片岡製作所」的整合式化成系統,此系統提供整合式火災預防解決方案,採購金額高達新台幣30億元。
然而,從現場影像紀錄及員工訪談發現,火災當下廠區溫度異常時,系統所設計的五道關鍵作動程序均未啟動,片岡工程師於火災發生前的7月9日及7月10日才到廠進行系統維護。為保障公司與股東的權益,針對與事件相關的供應商,台泥已啟動調查,如果發現確有可歸責之處,也將會採取相關究責行動。
估影響110億元獲利 初步完成海外供應鏈外包
財損方面,台泥間接持有三元能源科技78.1%股權。初步評估,廠房、設備及存貨報廢的帳面價值及目前已知拆除及修復費用共計約164億元,相關資產已投保財產險,總保額為219億元,單次事件最高理賠金額為30億元。
扣除預估可獲得的保險理賠後,依持股比例計算,本次事件對台泥獲利的影響初步預估約為110億元,具體損失金額仍待確定,但此為非額外現金支出的損失,此事件將列為2025年上半年財報重大期後事項。
台泥指出,三元廠及南科廠已接獲客戶訂單至2026年,訂單量超過兩廠原產能一倍以上。為確保全球供應鏈穩定並回應客戶需求,已經加速啟用南科廠第三條備用產線,自8月初即已開始備援三元廠區部分產能。
此外,台泥電芯事業也已迅速與國際客戶及合作夥伴協商,初步完成海外供應鏈外包安排,由合作夥伴接手生產Molicel第一代高階三元鋰電池產品。部分客戶也願意提供非重複工程費用(NRE)及海外生產要素支援。
帶頭自請減薪 高階主管每月少領20%
台泥表示,針對子公司火災事件對台泥造成的重大財務衝擊,台泥營運總部身為督導單位,深感責任重大,責無旁貸,張安平及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帶頭自請減薪,包括營運總部副總經理、財務長、亞洲水泥環保事業總經理、亞洲充儲事業總經理、資產管理事業總經理等高階主管,將從8月份起至年底,每月減薪20%。
針對火災事件直接相關人員,台泥將依職務權責,對電芯事業總經理、廠長及火災發生工段的各級主管進行責任追究,處置方式包括懲處、減薪或職務撤換等,確保未來能制定並執行更高標準的制度與措施,以全面提升營運安全的保障。
「我們堅信,這場危機將會是公司進步的動力。」台泥強調,未來將秉持謙卑務實的態度,正視問題、解決問題,並且承諾將在所有調查釐清、安全措施到位後,以穩健與長遠的眼光,重新擘劃後續的發展藍圖,不忘為台灣電芯產業貢獻心力的初衷。
台泥不會因為一次挫敗就選擇退縮
張安平表示,台泥作為一個已投入大量資源、並將電芯產業視為未來發展核心之一的企業,「如果因為一次挫敗就選擇退縮,不只是辜負我們客戶的期待,更可能成為台灣新興科技發展的絆腳石,甚至影響全球前瞻科技的進程。」
張安平坦言,正當三元廠訂單滿載、準備大步向前時,意外發生了,儘管Molicel的研發技術已獲國際認可,但在工廠管理上仍有很大優化空間。
台泥也在火災滿月報告中首度證實了包括加速展開海外OEM及重新評估海外設廠的方案,計劃由東南亞地區合作夥伴,接手生產Molicel第一代高階三元鋰電池產品,預計今年10月初就可以生產第一批Molicel第一代產品。
三元能源科技總經理薛人禎強調,「核心研發技術仍掌握在我們手上,高雄廠專注第二、三、四代產品,將保留在三元生產,確保關鍵技術留在台灣。」由於許多重要客戶在火災後表達希望協助Molicel赴海外設廠,台泥正重新審視並擴大原本就在評估中的海外設廠計畫,以確保國際電芯供應的長期穩定。
針對海外設廠的具體進程,張安平強調,現在主要先達到原本的客戶要求,下一代產品其實已經設計差不多,但後續電芯事業怎麼發展還需要更多評估,並且經過董事會拍板定案。
另有媒體提問,本次事件對台泥的影響會呈現在哪一季財報?程耀輝表示,具體數字可能要到第3季財報才會比較明確,目前還看不出來對第3季的實際影響是多少。(推薦閱讀)台積電噴上天!成功站穩1200元改寫新天價 聽魏哲家一句話爽賺25萬
重磅推出!《風傳媒》全新數位專題《解密報告》
本次主題《誰吃了光電大餅》將鏡頭對準這幾年快速蔓延的太陽能產業
獨家揭密你從未真正看清的光電發展弊端☛立即瀏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