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Q2獲利創13年單季新低 匯損逾10億 摩根大通、上海匯豐淪為苦主
新台幣第二季大升值,真的傷到和碩(4938)了。和碩13日公布第二季財報,受匯損導致單季認列高達10.86億元損失,加上傳統淡季、產品組合不佳,本業表現受到壓抑,單季稅後淨利僅2.8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94.9%,每股稅後盈餘(EPS)僅0.11元,創下自2012年第二季以來、逾13年的單季新低紀錄。
股價跳空大跌,法人籲觀察落底訊號
14日和碩股價跳空開低,以跌5%的74元開出,盤中一度大跌8.33%,最低來到71.5元。有法人建議,尚未持股的投資人可觀察落底訊號,包括「三日不破低」及法人回補,再尋機進場。
自8月以來到13日,買超和碩最多的是外資券商摩根大通,買超2,667張,其次是上海匯豐的2,000張,平均持股成本80.2元,手上抱著2億元股票;第三大買超的是公股台銀證券,1,751張,持股成本81.03元,今天一張賠8、9千元,堪稱這一波最大苦主。
財報數據顯示營運壓力,外資券商成苦主
和碩財報揭露,第二季營收為2,673.36億元,年增5.4%;毛利率降至3.1%,季減0.6個百分點;營業利益14.71億元,年減49.9%,營益率僅0.6%。在巨額匯損拖累下,業外收益縮減至2.6億元,年減96%,最終導致獲利大幅下滑。
上半年獲利腰斬
累計上半年,和碩營收達5,397.69億元,年增7.1%,但毛利率僅3.4%,年減1個百分點;稅後淨利45.91億元,年減48.1%,每股純益1.72元,顯示匯率與成本壓力對獲利造成明顯衝擊。
產品結構變化,通訊業務成拖累
第二季通訊產品單價下滑與新舊產品交替,使得營收占比降至60%(去年同期64%);資訊產品占比13%,消費性電子占比7%,其他產品占比提升至20%,主要來自原料收入增加。通訊產品下滑仍成為拖累整體的關鍵。第二季筆電出貨量約240萬台。
展望第三季,和碩預估,以筆電為主的資訊產品出貨量將較第二季下滑個位數百分比,通訊產品營收亦可能續減;但隨著傳統旺季到來及新品推出,包括蘋果9月發表的新一代iPhone、遊戲主機與物聯網(IoT)產品上市,消費性電子產品營收可望優於上季。此外,伺服器相關業務涵蓋L11、L10與L6等產品線,下半年有望貢獻顯著成績。
電動車業務持續布局
和碩共同執行長鄭光志指出,上半年因應關稅因素提前拉貨,使基期墊高,因此下半年雖採保守態度,但仍可望受惠旺季需求與新品動能。公司也持續布局電動車業務,正積極切入第二、第三家客戶專案,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陸續進入量產,甚至已有2027年的開發案啟動。
雖然第二季獲利創下13年新低,但法人認為,第三季在蘋果新品、遊戲主機與IoT產品上市,以及伺服器與電動車專案推進的帶動下,和碩營運有望逐步回溫,第四季可望進一步受惠於傳統旺季效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