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國際論壇》天能綠電不只售電,還要當減碳顧問!唐亞聖:能源轉型已從選擇題變「必選題」
黃靖文
圖片 劉咸昌攝 提供
今周刊週三(8/13)舉辦新能源國際論壇,論壇邁入第9屆,本次以「綠電2.0+ 能源革命新時代」為題,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多元綠能發展」、「深度節能與電網建設」,以及「綠電市場自由化與企業參與」,邀集政府、國際專家、關鍵企業共同對話。 國內綠電售電平台天能綠電(7842)總經理唐亞聖認為,綠電不再只是減碳的工具,而是企業保持永續、維持競爭力的必要投資,從「選擇題」變為「必選題」。 唐亞聖也點出,這讓中小企業痛點不再是「買不到綠電」,而是如何碳盤查、如何洞悉國際局勢、了解綠電價格,甚至該如何簽下一紙低風險的購電合約。因此,天能綠電也從售電平台,開始提供顧問服務。
唐亞聖:綠電不只是減碳,更攸關企業競爭力
當各界把綠色能源定位為「減碳工具」,唐亞聖認為,綠電早已轉變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投資。他解釋,包含RE100、SBTi (科學碳目標倡議)、CBAM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國際倡議、法規日益嚴格,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唐亞聖解釋,RE100倡議鼓勵企業在時限內實現100%再生能源,已有超過440家企業如蘋果、台積電、鴻海等響應。此外,SBTi也鼓勵企業設定與氣候變遷目標一致的減碳標準。
歐盟CBAM碳邊境稅預計2026年起,就要針對高碳排產品徵收碳稅,企業將面臨實質壓力,促使供應鏈加速減碳、導入綠電,以降低成本,唐亞聖指出,綠電早已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必選題」。
綠電供應增加 企業痛點反而愈來愈多
多數企業想要導入綠電、推動能源轉型,只是面對不熟悉的市場,依舊要面臨許多挑戰。唐亞聖指出,目前國內有超過100家的售電平台,綠電來源多元,企業痛點不再是「大廠把綠電買光,買不到綠電」這麼簡單。
實際上,除了中小企業並未受到售電平台關注,導致採購綠電不易。企業對於綠能政策變化、綠電價格因而波動,未來該如何降低合約風險,都成為企業痛點。
天能綠電從售電平台化身轉型顧問
唐亞聖舉例,天能綠電有向一間民間電廠收購綠電,這家電廠是齒輪廠商轉投資,他們不只有綠電需求,還有碳盤查、顧問輔導需求。因此,天能綠電除了收購綠電,也開始投入顧問服務。
為了掌握綠電新賽局,唐亞聖建議,就算是中小企業也應盡早規畫綠電策略、投入市場,即便距離RE100時限目標仍遠,但仍因趁機熟悉綠電市場機制。他也指出,未來中小企業也會慢慢面臨ESG減碳壓力,
天能綠電母公司是雲豹能源,旗下有穩定的綠電供應,唐亞聖直言,天能綠電合作的發電端、供給端有超過400家電廠,需求端有50多家,讓交易保持順暢,是天能綠電的主要優勢,因此,也能藉此推出許多整合式服務。
累計售電逾160億度 年複合成長逾6成
綠能商機到底有多熱?唐亞聖指出,從目前天能綠電的累積簽約售電總度數,就已經達到160億度電,今年預計就會轉供4.3億度電、2025年將達到6.6億度。
唐亞聖點出,目前簽約的售電度數,有超過9成以上的合約,都是屬於10年以上,因此可以穩定貢獻營收,若依在手合約的轉供度數來推估,未來3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可達68%以上。
更多今周刊文章
晶片稅100%課到誰?半導體業者:轉單效應已發生「台積沒事不代表其他廠沒事」…台灣未來不會太樂觀
父親背債1200萬,清大電機碩士3年清債、35歲財富自由:「買下逢甲夜市整條街」法拍屋大叔給我的啟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