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風災多重夾擊 部分地區毛豬供應量減逾一成 全國均價飆破110元
一碗熱騰騰的滷肉飯,是許多台灣人餐桌上的日常,也道出豬肉在國人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近期毛豬價格一路走高,讓豬肉愛好者的荷包感受到壓力。
受到豬藍耳病與流行性豬下痢疫情影響,原本供應就偏緊的毛豬市場,在中南部風災導致數千頭豬隻受損,推升價格再創新高。
自端午節突破每公斤百元後,全國毛豬平均價持續攀升,8月中已達 110 元以上,較去年同期上漲約一成。雲林、彰化、屏東等養豬大縣雖有部分交易量持平,但自七月起,即傳出仔豬數量減少,意味未來半年供應壓力恐不減。
專家指出,隨著中元節與中秋節接連到來,短期內高價仍難降溫,或需等節慶過後才有機會回穩。
全國毛豬價格持續飆升,端午破百元後再闖110大關
受到豬藍耳病及流行性豬下痢疫情影響,原本毛豬供應量就已偏緊,如今又遇上中南部風災,數千頭豬隻遭淹,也讓毛豬價格聲聲漲。
其實在端午節期間,毛豬每公斤價格就已經突破百元,目前更常態維持在每公斤 105 元以上,相較去年同期約95至96元,大漲約10元。
整體觀察今年毛豬行情,5月平均價格96.48元起,逐步攀升至7月每公斤104.46 元;截至8月13日,全國毛豬平均價格已達每公斤110.25元,正式突破 110元大關。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表示,10月價格預計將逐漸回穩至每公斤約100 元。他指出,養殖成本上升以及育成率偏低,加上近期天氣炎熱導致豬隻進食量減少,平均體重由過往每頭140公斤下降至120至110公斤,因此目前價格水準與過往不可直接比較,每公斤百元被視為合理範圍。
為調節市場供需,肉品市場13日暫停拍賣及屠宰一天;傳統市場亦因缺乏溫體豬供應,將於14日休市一天。農業部畜牧司長李宜謙指出,為增加供給,將請台糖額外供應 650 頭毛豬調配,中長期則會請冷凍廠減少加工,以穩定生鮮豬肉市場供應。
最終端的消費者自然也難以倖免。根據主計總處 7 月物價統計,作為重要民生物資的豬肉,單月物價年增率達 5.9%;累計前七月,平均年增 4.9%。
中南部核心市場豬隻量減少,仔豬短缺恐延續供應壓力
雲林是台灣養豬最大縣,彰化、屏東也分別是中南部的毛豬核心市場。
雲林肉品市場12日每公斤交易價107元、交易2210頭,交易量與往年持平;屏東每公斤106.37元,交易1,304頭,數量亦維持穩定。
不過在彰化,毛豬交易價每公斤109.91元,交易1,703頭,較往年減少一成,拍賣價也創近年新高,較去年同期上漲15%。
根據彰化縣農業處統計,去年11月底統計共562個養豬場、在養76萬1910多頭豬,今年6月統計為560場、在養減為75萬4305頭,少了7,605頭,減幅也同樣是1成左右。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雲林肉品市場表示,近一、兩個月豬隻育成率不佳,豬量減少導致都處於高價位,雖颱風對雲林並未造成大災害,但因中元節即將到來,接著又是中秋,預估可能在中秋節後豬價才可望逐漸回穩。
仔豬量下降意味養豬戶將面臨購買困難,預期 6 個月後毛豬供應仍可能緊張。一名豬農坦言,不僅是豬隻死亡,豬飼料也因風災受潮損毀,若豬隻吃進受潮飼料,生病的將更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