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東屈公病疫情下降 專家:異於登革熱 不易每年大規模流行
中國廣東省屈公病疫情累計逾9千例,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19日)表示,廣東省上週新增800多例,主要仍集中在佛山市,其他省市則有零星個案,疫情呈下降趨勢。專家則分析指出,不同於登革病毒,屈公病毒僅有1種血清型,感染後通常可獲長期、甚至終身免疫,因此同一地區較不易每年發生大規模流行。
曾淑慧指出,我國今年至今已累計140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及17例屈公病境外病例,分別為近6年同期境外移入次高及最高,目前雖尚未出現登革熱與屈公病本土病例,但受到近期連續暴雨與颱風影響,疫情風險上升。她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地方衛生局會持續監測病媒蚊指數,疾管署也會持續強化入境旅客發燒篩檢及防疫衛教,及時掌握高風險個案並進行追蹤關懷,以防境外個案引發本土疫情。
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教授趙黛瑜指出,屈公病是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與登革病毒分屬不同的病毒家族,前者是阿爾法病毒屬(Alphavirus),後者是正黃病毒屬(Orthoflavivirus),兩者在病毒結構上完全不同,因此感染過後不具交叉保護的效果。不過,登革病毒有4種不同的血清型,而屈公病毒只有1種血清型,因此,登革病毒會在同一個地方重複流行不同的血清型,但屈公病毒在同一個地方流行過後,通常要經過5至7年才會再次流行,因此屈公病不像登革熱,每年都會出現較大規模的傳播。
疾管署指出,防治屈公病與登革熱自境外移入引發本土流行的重點在於避免社區內有病媒蚊孳生,因此呼籲國人落實「巡、倒、清、刷」等積水容器清除工作,並維護居家及戶外環境整潔。如出現發燒、頭痛、腹瀉、噁心嘔吐、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及通報。(編輯:宋皖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