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咳不停是感冒還沒好?小心慢性咳嗽!醫示警:「超過●●週」別再拖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18小時前 • 王韻雅

咳嗽咳不停怎麼辦?秋天的燥熱最傷肺,容易引發咳嗽、咳痰等症狀。雖然咳嗽是人體的保護機制,但若持續超過4週需提高警覺,可能已成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原因多元,許多人誤以為只是感冒未癒,因而延誤就醫。建議透過健檢及早檢查,快速釐清病因,才能守護呼吸道健康。

超過8週稱「慢性咳嗽」

聯安診所胸腔內科醫師蔡哲龍指出,咳嗽是人體的保護機制,透過咳嗽反射可以清除呼吸道異物或分泌物。然而,若咳嗽超過4週就提高警覺,超過8週則稱為「慢性咳嗽」,往往伴隨呼吸不適、胸痛、尿失禁等困擾,並可能影響社交。

根據統計,慢性咳嗽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常見就醫年齡落在60~69歲,其中又以女性較多,這可能與更年期後女性荷爾蒙下降有關,致使易出現喉嚨乾燥不適。此外,部分慢性咳嗽找不到原因,也有部分是難治的慢性咳嗽,建議及早檢查與治療,才能避免錯過最佳改善時機。

慢性咳嗽常見8原因

蔡哲龍表示,慢性咳嗽的原因有很多,許多人一開始常以為只是「感冒還沒好」,因此延誤就醫,直到咳嗽持續不斷,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以下是常見的咳嗽原因:

  • 氣喘:台灣氣候潮濕會讓塵蟎增多,加上空氣汙染等,過敏性咳嗽比例居高不下。
  • 慢性鼻炎與慢性鼻竇炎:鼻涕倒流刺激咽喉,讓人總覺得有痰咳不完。
  • 慢性氣管炎:長期吸菸與二手菸也是造成慢性咳嗽的重要因素。抽菸也與肺癌息息相關。
  • 氣管擴張症或百日咳、肺結核等感染。
  • 胃食道逆流:胃酸逆流上來會有火燒心感覺或喉頭有異物感,甚至嗆咳。但有部分人沒有明顯伴隨這些症狀。
  • 環境或職業暴露:長期處在空氣汙染或化學氣體環境中,對呼吸道的慢性傷害不容忽視。
  • 藥物副作用:例如治療高血壓的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可能引起咳嗽。
  • 間質性肺病:類似菜瓜布肺的這類疾病會有乾咳、疲勞與呼吸困難症狀。

咳嗽與多種疾病有關,需就醫經醫師詳細問診、理學檢查後,安排進一步檢查或轉介其他專科才得知答案。有些慢性咳嗽甚至是由多個原因造成,若治療後症狀未完全緩解,就必須再評估其他可能。

慢性咳嗽常見6健檢

蔡哲龍指出,慢性咳嗽是一種跨多專科的問題,由一開始就醫到問題解決,可能會拖上一段時間。在預防醫學中,健康檢查是提供全面檢視的方法,透過了解疾病史、家族史、生活習慣與職業環境,篩選出可能問題,安排必要的檢查來確認。

最常見的評估檢查包括:

  • 胸部X光:快速檢視是否存在肺部腫瘤、感染或心臟肥大等異常。
  • 肺功能檢查:判斷病人是否有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通氣功能障礙。
  • 過敏原檢測:如224項急、慢性過敏原分析,協助找出環境或飲食中的誘因。
  •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釐清是否因胃食道逆流導致反覆咳嗽。
  • 血液檢測:評估感染、發炎或免疫狀態,作為輔助診斷依據。
  • 肺部低輻射電腦斷層:早期肺癌篩檢必須透過這項檢查,才能發覺肺部小結節或毛玻璃病灶,也能顯示氣管擴張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等問題。呼吸道健康從日常生活做起

健檢能找出慢性咳嗽的原因,但維護呼吸道健康得從日常生活做起。首先,應避免接觸刺激物,若有抽菸習慣,戒菸是最關鍵的一步;減少油煙和化學物質的接觸,也能減輕呼吸道的負擔。此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有助於降低過敏誘發的機率。

再來,要注意營養補充,呼吸道黏膜需要保持濕潤,才能維持良好的防護力,因此足夠的水分、維生素C與維生素D的攝取不可或缺。再加上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有助於提升整體免疫力;最後,施打必要的疫苗也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蔡哲龍呼籲,慢性咳嗽往往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透過健檢進行適當檢查,能更快釐清病因、對症處理,進而守護呼吸道與全身健康。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60歲女上班就咳嗽、胸悶!一照肺部「全是白色滿天星」 醫立即勸:換工作

姊妹淘
02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3

手機頸上身!20歲女大生頸椎退化如中老年人

TVBS
04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