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保持驚人韌性?《衛報》:危機尚未降臨
川普關稅戰正在重塑世界經貿格局,而美國經濟也保持著驚人的韌性,但這種韌性能持續多久?《衛報》資深經濟記者帕廷頓(Richard Partington)認為,美國經濟將變得混亂且難以預測,由於企業和消費者已提前囤積物資,美國市場並未像外界擔心的那樣,受到貿易戰的嚴重影響,但麻煩的跡象正在逼近。
據《衛報》的報導,帕廷頓指出,回顧川普在4月2日宣布「解放日」關稅時,各界都在討論這位美國總統將如何摧毀全球經濟。隨後在華爾街的壓力下後,各國學到了「TACO」這個縮寫,也就是「川普總是臨陣退縮」(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
如今情勢卻再度升溫!川普在不斷延後的關稅實施截止期限於8月1日到期時,決定對包括加拿大、巴西、印度和台灣在內的美國貿易夥伴加徵新的關稅,這無疑重新點燃了對全球經濟的威脅。數十個國家的經濟因此陷入動盪,而美國消費者預計將付出沉重代價。
然而,帕廷頓表示,情況本來可能更糟。這一點在華爾街體現得最為明顯:儘管川普的貿易戰引發混亂,尤其8月1日到期後關稅戰迅速升級,再加上美國勞動統計局(BLS)公布了令人擔憂的就業數據,導致美國股市受到打擊,下跌約1%,但這只是小小的挫折而非崩盤,美國股市仍接近歷史高點。
不過帕廷頓警告,這位反覆無常的總統可能引發股市進一步的下跌。因為川普決定解僱BLS局長麥肯塔佛(Erika McEntarfer),並威脅美國聯準會(Fed)的決策獨立性,這些都恐讓情況更加惡化。
上週,川普曾利用美國經濟增長的數據大做文章,該數據顯示美國第2季經濟年化增長率達3%,遠超華爾街預測的2.4%;雖然通膨從5月的2.4%微升至6月的2.7%,但遠低於疫情最嚴重時期,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的峰值,也遠未達到令人擔憂的水平。難道關稅戰真如川普所說的「很棒且容易贏」?
帕廷頓指出,川普關稅戰反覆無常的特性意味著投資者仍預期將達成進一步協議,以避免最嚴重的威脅成為現實。8月1日到期的關稅稅率也才剛生效,意味任何影響都尚未顯現,包括多數國家仍未採取報復措施反擊美國。
與此同時,各國企業充分意識到這位出爾反爾總統的危險性,數月來一直在規劃以避免最壞情況。美國企業在貿易戰前已搶先囤積貨物,幫助他們暫時壓低價格。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指出,部分企業利潤受到打擊,但這總比進一步漲價,折磨因經歷多年高通膨而疲憊不堪的美國消費者要好得多。
跨國公司也通過在營運市場全面漲價來分散關稅成本。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是,索尼(Sony)在英國、歐洲、澳洲和紐西蘭等市場,將「PS5」的價格提高達25%,但美國除外。
帕廷頓示警,有跡象顯示後果正在浮現。當美國企業耗盡關稅前的庫存時,價格可能會逐步上漲。同時,川普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衝擊就業和投資。上週BLS公布的就業市場數據重新引發外界對美國經濟韌性的擔憂,關稅正在壓制企業信心,並逐步推高消費者價格。
美國第2季3%的GDP增長表面上看起來強勁,但這一數字深受第1季產出下降0.5%的影響,當時美國企業急於避開川普關稅導致經濟活動扭曲。而且上半年平均增長率為1.25%,明顯低於2024年全年2.8%的增速。
華爾街對此保持樂觀的部分原因,是認為情況本來可能更糟。各方仍預期將達成協議,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墨西哥和中國暫停加徵關稅最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投資者認為,與其加徵關稅,川普更傾向於在電視鏡頭前做出一系列「表演」,讓貿易夥伴向他的朝廷進貢。
然而,帕廷頓強調,低估這位自封「關稅人」的總統對關稅的熱愛將是錯誤的,英國與美國的貿易框架就是明證。美國對英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被視為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的重大勝利(考慮到其他國家更高的稅率),但情況還是遠比達成協議前更糟。
英國汽車將面臨比之前高4倍的關稅,這將導致英國就業和成長受損,同時讓美國消費者的荷包大失血。對美國消費者而言,在川普重返白宮前平均關稅接近2%。在他8月1日升級關稅戰後,這一數字將躍升至約15%,創1930年代以來最高水平。
近1個世紀前,華盛頓祭出類似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導致經濟大蕭條更加惡化,也就是惡名昭彰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此舉重創了美國經濟,並在主要工業化國家引發骨牌效應,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帕廷頓強調,在川普貿易戰的不可預測性中,人們希望避免類似錯誤,但重大損害卻在持續發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