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籲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有助腰圍控制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民國108年至112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接受服務的民眾中,近5年平均超過3分之1罹患代謝症候群,更有近5成腰圍過粗,普遍有腹部肥胖情形。國健署今(7)日提醒民眾,唯有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才有助於控制腰圍,改善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今日在新聞發布室召開記者會,宣布與知名IP角色柴語錄「廢柴」與「水豚寶」合作,呼籲民眾認知「健康腰圍5訣竅」的重要性。
國健署表示,代謝症候群的5項危險因子,包括「腰圍過粗、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等,其中,「腰圍」是最容易觀察到的,可以隨時來檢視自己和代謝症候群的距離。
國健署說,自111年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針對代謝症候群個案提供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健康指導,幫助民眾早期介入管理,目前已執行滿3年,經分析收案者中,腰圍未達標準且至少完成3次追蹤者,超過5成在介入之後腰圍已獲得改善,約1成2已經達到標準腰圍,顯示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有助於控制腰圍,並改善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也說,在腰圍標準方面,成年男性應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建議早晨空腹、自然站立時,移除腰部衣物,用腰圍尺水平繞過腹部中線,貼合但不壓迫皮膚,確保準確量測,並可搭配紀錄卡或APP追蹤變化。
國健署表示,除了量測腰圍,飲食也要注意,建議每天早晚1杯240毫升奶補充鈣質,每餐水果拳頭大及選擇當季品項,菜比水果多且至少3分之1為深色蔬菜,飯與菜量相當並以全穀及未精製雜糧為主,豆魚蛋肉一掌心提供優質蛋白,堅果種子一茶匙約2粒杏仁果或腰果。
至於運動方面,國健署提醒,成人每週應累積至少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如太極拳、騎腳踏車或桌球等。而吸菸會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酒精則含高熱量,最好戒菸並減少飲酒頻率與份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