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偏鄉秉持初衷 仁心仁術代代接棒
大林慈濟醫院建院初期,偏鄉地區,很少醫生願意來,所以醫生非常少,其中有許多位年輕外科醫師,都是從花蓮慈院來的,開院元老級的代表就是副院長陳金城,當時他是雲嘉地區少數的神經外科醫師。他回想當年神經外科只有他一位醫師,365天都必須值班。25年的歲月,是外科醫師醫術的高峰,但如何傳承醫術也是重點,這些年培養許多優秀的新生代醫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一棒接一棒,也是大林慈院邁向永續的精神。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陳金城:「先了解到病人是哪邊的症狀,那它的位置應該是哪一節,都要先確認下來,那已經在腦中已經運作過一遍,每一台刀,每一次都要運作過,真正進到開刀房前,還要再看一遍,片子再確認,再確認,這樣才不會有失誤的機會。」
在腦海中將手術流程跑過一遍,是大林慈院副院長陳金城開刀前的儀式感,25年來,超過上萬台刀,始終堅持。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陳金城:「病人是第四、五腰椎的椎間盤突出,一點脊椎不穩定,所以今天要做的手術是,微創椎間盤垂直減壓,融合器置入骨釘固定。」
25年的歲月積累,讓外科醫師的技術攀向高峰,這時傳承也成了另一項挑戰。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陳金城:「這個地方有一點肌肉把它清乾淨,看到底下那個骨頭,我把這邊磨掉。」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吳宗憲:「在教學的方面,他(陳金城)很樂於教學,不只是我,就是連來的見習實習學生,他都很樂意帶著他們,傳授一些相關神經外科的知識。」
傳承的同時,還要不斷追求新知,提高醫療水準。
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黃介琦:「我們醫院就是,最近裝那個達文西(機械手臂),對我們老師來講也是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一個新的學生來,他有一個新的想法來挑戰老師,或是跟老師討論,那我們老師也可以得到成長。」
大林慈院創立初期,醫生很少,一群年輕外科醫師,從花蓮慈院來到大林。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陳金城:「我們神經外科一開始,就是我一個。」
大林慈濟醫院專科護理師 洪美玲:「他是365天,每天都值班,因為那時候我們科,還沒有其他主治醫師,那時候我們只有BB Call,我就是CALL他。」
大林慈濟醫院專科護理師 洪美玲:「他再回。」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陳金城:「以前記憶中最常,甚至晚上七、八次被叫起來,也是很常見。」
同樣半夜被急Call很有經驗的,是急診部部主任李宜恭。
大林慈濟醫急診部主任 李宜恭:「心肌梗塞嗎,心肌梗塞,他爸爸(也是),他阿媽也是,要注意,他伯父、叔叔也是,血壓和吃東西都要注意,有啊。」
大林慈濟醫急診部主任 李宜恭:「我們這25年來,有很多很多的病患,都被我們從鬼門關拉回來,急診沒有英雄,只有團隊,團隊的工作氣氛是好的,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事實上這是會把大家的心,比較放得下來,可以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面去付出。」
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黃介琦:「我覺得很幸運就是說,那時候院長就是執行長(林俊龍),副院長就是簡守信院長,他們對我們這群年輕的醫師,都很支持,上面的支持,也是大林慈院能夠蓬勃發展,最重要的(力量)。」
大家用心相挺,彼此信賴,是醫療的堅固磐石。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吳宗憲:「病人可以來到我們醫院,就不要再轉出去,馬上幫他治療,給他最好的醫療照顧。」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陳金城:「我們就只要有病人就收,病人有需要嘛,這就是我們醫院的價值,有時候一個病人,不只是他的個人,他還有家庭的問題,他好了,可以回復正常的生活,這樣可以,解決一個家庭的問題,這也是上人創院的初衷,讓病人不要因為貧而病或病而貧。」
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黃介琦:「大林慈濟醫院就是一步一腳印,這樣慢慢慢慢才有今天,不管外科內科這樣一棒接一棒,讓大林的精神就是永遠傳承下去。」
25年,9千多個日子。
一場為愛而跑的接力賽,傳遞著溫暖的力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