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些日常飲食都在抗老:女生5個不經意的習慣,就能讓妳常保青春
為了追求凍齡,你花了很多錢做醫美、抹保養品嗎?與其追求昂貴的補救,不如把日常吃東西的方法調整到位。以下5個習慣多半已在你生活裡,差別只在「做得夠不夠穩定」。
1) 早餐選全穀雜糧:穩血糖、降糖化壓力
為什麼有效:全穀含纖維與B群,有助穩定餐後血糖,減少蛋白質被「糖化」的機會;膠原被糖化會讓肌膚顯得暗沉、失彈。
怎麼做:白飯改成1/3~1/2糙米或燕麥片;飯團換紫米版;吐司改全麥。怕脹氣就循序加量。
注意事項:腸胃敏感先從少量開始;血糖管理者依醫囑調整碳水份量與用藥。
2) 常喝「原型食材」清湯:補水同時拿到植化素
為什麼有效:清湯能補水,比含糖飲更友善;用蔬果菇類海帶等原型食材,能攝取鉀、多酚、類胡蘿蔔素等抗氧化成分。
怎麼做:冬瓜蛤蜊、番茄豆腐、菇菇海帶、蘿蔔昆布…以清湯為主、少油少鹽。
注意事項:控制鈉量(每碗鹽≤1g);高尿酸者少喝濃肉湯、貝類湯;總飲水量抓日常約1500~2000ml(依活動與醫囑調整)。
3) 零食用無加糖果乾「少量解饞」:比精緻甜點更穩
為什麼有效:果乾保留部分纖維與多酚,和蛋糕、奶茶相比更不易造成高糖+高脂合擊。
怎麼做:挑無加糖、無香料、無二氧化硫燻製的款式;控制份量≤30g,搭配原味堅果約10g,或配無糖優格增加飽足。
注意事項:果乾含糖密度仍高,不能取代新鮮水果;注意牙齒清潔與總熱量。
4) 下鍋多用香辛料:用風味換掉多餘鹽油
為什麼有效:薑黃、迷迭香、蒜、洋蔥、胡椒、肉桂等含多酚與硫化物,提供抗氧化、調味雙重效果,間接降低高鹽高油依賴。
怎麼做:
- 薑黃粉0.5~1茶匙與少量油、黑胡椒同用以助吸收。
- 蒜頭、洋蔥先爆香,能減少醬油量。
- 迷迭香、百里香替代糖醋醬提升風味。
注意事項:胃食道逆流者少量多試;抗凝血用藥、孕期或慢病者先詢問醫師再大量使用肉桂、薑黃等。
5) 飯後吃當季水果:補維生素C與類黃酮
為什麼有效:當季水果更新鮮,維生素C與多酚攝取更穩定,有助對抗日常氧化壓力。
怎麼做:天天2份水果(1份≈拳頭大小):芭樂、奇異果、柑橘、木瓜、莓果都不錯;與蛋白質同餐更穩血糖。
注意事項:血糖管理者選含糖較低的品項與份量;果汁不等於水果,優先吃整顆。
抗老不是苦行,而是生活裡的點滴累積。下次媽媽提醒你「多喝湯、少吃糖」時,或許正說出了最溫柔、最持久的凍齡祕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