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在地文化工藝 大甲農會帶領長者體驗漆藝
大甲區農會為推廣在地文化工藝並豐富長者的生活體驗,昨日安排二十餘位長者,前往大甲知名「鐵山漆坊」,參加一場結合漆藝賞析與DIY創作的文化體驗活動。透過近距離參訪與實作學習,長者們深刻體會台灣傳統漆藝的文化底蘊與生活美學。
活動由在地漆藝工藝家-廖勝文老師親自導覽與指導。廖老師專精於「脫胎漆器」(又稱「夾紵漆器」)創作,為台中市指定保存者之一,長年堅持使用天然生漆與傳統工序,並融合現代媒材與技術,賦予台灣漆藝全新風貌。
在「鐵山漆坊」中,長者們得以欣賞平時難得一見的漆藝創作,包括融合3D列印、發泡材與壓克力等新媒材的脫胎雕塑與大型裝置藝術,如《大叔系列》、《棒棒糖女孩》等作品,以當代視角詮釋漆藝語彙。《樹語》系列更打破漆器僅為實用品的既定印象,透過吊掛式展示形式,引領觀者重新思考漆藝的多元可能。廖老師亦致力於漆畫創作,展現傳統工藝與現代表現力的結合,為台灣漆藝注入持續創新的能量。
活動亮點之一為「筷藝人生」漆筷DIY體驗課程。長者們在專業指導下,親手完成一雙獨一無二的漆筷。從八百號水砂紙開始初步打磨,逐步使用一千至二千號水砂紙,細膩處理表面紋理與光澤,再透過推油土與柔棉布拋光,成品不僅實用,更充滿美感與個人風格。廖老師也提醒參與者,每換一道砂紙前應先清潔表面,並以沾水方式進行打磨,以減少刮痕與粉塵產生。整個過程講求耐心與細心,讓長者親身體會工藝師對細節的堅持與專業。
農會總幹事黃瑞祥表示:「漆藝是一門融合時間、技術與美感的藝術」,在現代進步的社會環境下,大家心靈反而覺得空虛,透過動手做,可以沉澱心靈,而且漆器是取之大自然又能回歸大自然的循環工藝。藉由這次活動,希望讓長者更深入理解這項傳統工藝,並發掘日常生活中蘊藏的『藝思』之美。此類文化體驗不僅豐富長者的生活藝境,更促進對在地文化的認同與傳承。
更多新聞推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