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萬名家長大調查「玩出8大能力」 張杏如:和孩子遊戲不要敷衍
40年前首創親子館、推動親子共讀的信誼基金會,今天(7日)公布一項近萬民家長的「2~8歲遊戲行為與發展現況大調查」結果,並提出四大育兒呼籲,與孩子遊戲專注重互動品質非時間長短,幫助孩子創造更多友伴共玩經驗,設立3C使用規範,預防依賴成癮;父母共親職,是孩子最有力的後盾
信誼基金會每年針對不同主題邀請數萬民家長做問卷調查,今年共發出三萬多份,有效問卷達9981份,填答者87%為媽媽,其中30~45歲占88%、大學(含以上)學歷占88%,全職爸媽約22%、職場爸媽68%,居住地北部56%、中南部合計39%。
幼兒背景為男孩52%、女孩47%。49%為獨生子女。60%已入學。主要照顧者51%為媽媽、39%為雙親共同協力。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表示,「每一份回覆,都是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關心;每一筆數據,都是我們支持育兒政策與教育服務的基礎。」問卷設計融入重要的發展指標,希望家長填寫過程中,也能對孩子的發展歷程與遊戲內涵有更清晰的認識。
依據「2~8歲遊戲行為與發展現況大調查」,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遊戲行為與能力發展的關聯性。結果顯示,遊戲可以讓孩子長出信心、主動學習、有責任完成任務、融入團體合作、解決問題、有始有終投入的努力與毅力、關懷關心他人的情緒、專注不受干擾等玩出8個能力;但3C過度使用,也可能影響孩子在專注、毅力與關懷等能力的發展。
張杏如表示,對於調查顯示,孩子的發展曲線與年齡同步向上,大多數孩子皆走在「正常發展軌道上」感到欣慰。這不只是孩子的努力,更是反映出家長們持續學習與投入教養的成果。
她談到,過去我們總是把讀書和玩視為對立的兩件事。讀書就是認真學習,玩就是浪費光陰。但對孩子來說,玩的相反是「不玩」,而不是「不好玩」。遊戲是孩子內在成長的需求,是孩子完成發展任務的方式。愉悅的主動參與並且得到快樂的遊戲,是孩子最自然、最有效的學習。
張杏如建議父母和孩子玩時,也要全心投入,不是陪他玩,更不要敷衍他,而是一起玩,並且真正和他在一起,共享遊戲的樂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