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關稅短多長空 國安專家:川普要挖走台積電供應鏈
美國總統川普今(7)日宣布,輸美晶片、半導體開徵100%關稅,因在美國設廠不用課稅,台積電應聲大漲55元,來到1180元歷史新高,藍營國安專家分析,此情形暫屬有利,但川普要挖走整個台積電供應鏈,對台灣未來影響為「短多長空」。
藍營高層稱,台灣現正走向日本的後轍,因為日本在1980年代是半導體晶片企業的高光時刻,攻下逾5成半導體記憶體市場,英特爾陷入危急局面。
當時美國嚇壞出手,和現在一樣以「國家安全」為由,徵收100%懲罰性關稅,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加上三星趁勢補刀,讓日本輸掉這場「晶片戰爭」。
回顧歷史何其相似,川普也祭出《貿易擴展法》232條款,以「國家安全」為由,要課徵晶片關稅,同時在美國設廠不課稅,產生推拉效應。
日本曾輸掉美日晶片戰爭,供應鏈外效有骨牌效應
藍營高層對此指出,在美國設廠不用課稅對台積電是好事,但因為上中下游的供應鏈極有可能外移,對國家絕非好事。
這位人士分析,電子產業就業人口數約80萬人,高台灣出口高科技就占7成,其中又有3~4成是晶片,後續供應鏈如搬去美國,會造成產業與高科技人才外移,減少在台投資和工作機會大減等問題。
藍營立委牛煦庭對於除了台積電,包含印刷電路板(PCB)和伺服器產業也可能外移,表達高度憂心。科技立委葛如鈞則稱,這會導致供應鏈與產業鏈外移的「骨牌效應」。
朱立倫拋經濟安全法踩煞車,民眾黨樂見立法討論
川普此舉已對台灣晶圓代工、IC 設計、伺服器等核心供應鏈構成重大壓力。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主張,台灣應即刻啟動「策略性產業根留台灣方案」,以及通過《經濟安全法案》,立法管制策略性產業外移。
藍營核心人士透露,目前內部正在討論規範,希望比照過去台積電投資大陸,技術「N-1」、不逾總產量5%的限制,納入保護台積電的「煞車機制」,和做為賴清德政府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他強調,台積電當然要根留台灣,但已陷入台美之間、美國對民進黨、美國對國民黨,和在野黨對民進黨的複雜多方博弈之局,最後結果難料。
「川普大戰略是半導體產業全部帶回去美國。」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稱,他正兌現對美國選民的承諾,但反觀賴清德政府除了搞鬥爭,執政成績單一片蒼白,像是癱瘓一樣,腦袋還是想著823要繼續搞大惡罷。
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賴香伶則強調,目前還沒有看到藍營的版本,但是樂見更多補充性意見和立法討論,也會諮詢民間版關稅衝擊評估平台召集人管中閔意見,和提出第二階段的研究。
同時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委沈伯洋今天將考察清境農場,改為召開關稅機密會議,卻連官員介紹、機密之外的公開答詢都省略,引發藍綠立委激辯。
藍營立委馬文君批評,大家關心台灣會犧牲什麼利益,和產業與勞工所受衝擊,會議卻從一開始就黑箱,下周會將由藍營召委黃仁再排公開的專案報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