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委 24 席全數留任,哪些地區的綠營基本盤可能「變心」了?
第一波立委罷免案昨天(7 月 26 日)進行投票,並於傍晚開票結束,各選區的開票過程一路都是不同意票一路領先,僅新北市立委葉元之的票數差距較小,最後以 3560 票的差距挺過罷免考驗,是這次罷免投票中差距最小的。最後 24 名國民黨立委全數保住席次,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今天不是任何政黨的輸贏,而是臺灣人民的大勝利,任何人不能翻桌重選,不能選輸還要搞大惡罷。他呼籲總統賴清德站出來,衷心向人民道歉。
總統賴清德晚間則在社群發文回應,尊重接受罷免結果,這樣的結果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他深深感謝公民的力量,「你們的力量,沒有白費」。執政團隊的責任是持續堅定沉著、為人民打拚,堅持國家利益,讓國家繼續前行。他也期待朝野政黨攜手努力,團結向前。
此次 24 選區的不同意票全數大於同意票,其中差距最高的,是桃園第三選區的魯明哲,催出了比同意票多出 3.9 萬的不同意票。時事評論員周偉航認為,這次藍營催出比綠營更多的基本盤,桃園更是動員成功的典範,「雖然張善政被認為沒有群眾魅力,但當地的黃復興黨務系統非常強,特別是魯明哲、呂玉玲選區有非常龐大的軍眷票,基層表現比綠營好很多。」
萬美玲罷團發言人鄭揚宜也提到,萬美玲透過舉辦問政說明會、或是支持她的里長舉辦餐會、出遊活動來宣傳反罷免,動員在地的里長、學校、社會團體參加,「這些都是絕對的多數、絕對的優勢」,除了催出基本盤,「國民黨也一直在宣傳他們很無辜、很可憐,明明當選了還要被罷免。加上後來的普發 1 萬元,是非常有殺傷力的。」
而 24 個罷免案中有 7 名立委的同意票超過選舉人數四分之一的罷免門檻,但由於不同意票數仍高於同意票,結果仍以未通過告終。其中被視為關鍵選區的花蓮縣催出 60.1% 的投票率,為遭罷選區中最高,傅崐萁拿到 65300 張不同意票,和其去年立委選舉的得票數 68786 票接近。
傅崐萁傍晚針對罷免結果,再次感謝花蓮鄉親「給崐萁更多時間,來完成我們家鄉所有百姓應期盼的這些重大建設」,呼籲總統賴清德應面對罷免結果,趕快跟跟在野黨坐下來談臺灣的未來應該要怎麼走。
花蓮在地人、罷傅志工翰祥(匿名)表示,傅崐萁這次在花蓮動員了比之前選舉還要多的資源,如大型看板、造勢活動人員等等,並把方向定調為「藍綠對決」,「傅崐萁基本上不回應罷團對他的抨擊,選擇用大量的文宣來攻擊民進黨,讓選戰回到藍綠基本盤對決,結果顯示他的策略選擇是對的。」
「這是我們第一次感受到全國資源在協助我們的選戰,一方面很感謝,但同時也很絕望,因為不知道未來還有什麼機會可以有這麼多的專注焦點放在花蓮上。」不過翰祥也提到,這次有 7 個同意票超過選舉人 25% 的選區,「花蓮居然是其中之一耶。以前是絕對輪不到我們的⋯⋯某種程度上,此刻當然感受到很多挫敗,但如果你要繼續在這裡生活,希望你生活的地方政治環境更好,只能繼續用自己的力量關注。」
臺中市三區立委罷免案中,第六選區羅廷瑋的同意罷免票同樣超過門檻 25%,只是最終不同意票還是超過了同意票 1.2 萬。罷團「敲羅行動」發言人 Eva 表示,當地的選民結構本來就是拉鋸戰,羅廷瑋上次是 10 萬多票當選,這次催出 8.6 萬票,「代表國民黨的基本盤完全有催出來。」
「我覺得我們能催到這麼多(同意罷免)票,也覺得很不錯了。」Eva 表示,「公民運動就是一波一波地走,也是歷史改變的過程,我相信會召喚更多相信民主、相信自由、相信臺灣會更好的人。也許就是再多點時間,臺灣也會慢慢改變⋯⋯民主原本就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
在這次的罷免案中,哪些地區的政治版圖有了變化?READr 比較 24 個選區在去年立委選舉以及這次罷免案的得票情形,發現全臺共有 20 個行政區出現「民進黨去年拿下較多的立委票數、今年不同意票卻較多」的變化,可能意味著當地選民做出投票意向的改變。
以羅廷瑋為例,其去年在西區、中區的得票數各輸給民進黨江肇國 1562、397 票,最終靠南區贏了逾 12000 票才勝選;不過在這次的罷免案中,羅廷瑋在 4 行政區的不同意票數全數領先。
桃園市立委涂權吉也面臨類似的處境,第二選區 4 行政區中即有 3 個「變天」,周偉航分析,該選區被詬病民進黨議員表現消極,導致組織票都開不出來,「這些地方被視為是廣義的英系,民進黨內部一直有在討論英系太晚動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臺東縣黃建賓去年因綠營內部派系分裂、以 2358 票之差險勝民進黨賴坤成,本來被綠營評估是最有機會罷免成功的選區。但開票結果顯示,選區人數同意率不但是 24 個選區最低(僅有 18.6%)、也僅在原本由綠營領先的卑南鄉、鹿野鄉、蘭嶼鄉衝出較高的不同意票。
另外像是新竹市,去年國民黨立委鄭正鈐爭取連任的競爭對手,包括民進黨林志潔、時代力量邱顯智,以及柯文哲胞妹、無黨籍參選的柯美蘭,分別獲得 31.89%、12.64% 和 19.78% 的票數,最終由鄭正鈐以 35.23% 的得票率勝選。
這次的罷免案結果,鄭正鈐不同意票數比去年立委得票數多了 27291 票,而因藍綠因素「變天」的香山區,不同意票僅比同意票多 3586 票,其餘 2 萬多票的票源是來自於傳統藍綠版圖,或者是第三勢力支持者,例如時代力量就多次發文支持罷免,我們無法確定。即便無法確知藍綠以外的陣營對新竹市的影響,周偉航指出,民進黨在此選區的表現,確實是連基本盤都難以鞏固
(註:由於藍綠以外的陣營屬於較無法判定此次罷免的投票意向,此圖表只計算了去年立委選舉國民黨、民進黨票數與這次罷免的比較,其中與臺東、新竹同樣在藍綠對決以外還有其他陣營候選人的,還有基隆市,有無黨籍的王醒之參選,並獲得 18% 的得票率。而民進黨候選人鄭文婷在基隆 7 個行政區全輸,故不在此圖表比較範圍內。)
第一波罷免案全數失敗,民進黨祕書長林右昌晚間表示,這場罷免是基於對臺灣的愛,因為反共護臺而起,並不是政黨對決的選舉,不應該被矮化或簡化為政黨之間的勝負,這是偉大公民力量的展現,他對於結果「虛心接受」,從過程中得到冷靜反思與重新出發的機會,民進黨身為執政黨,將繼續維護民主、捍衛主權,有責任更審慎反思社會的反應,盡速調整步伐回應人民期待。
而第二波罷免 7 立委投票案將在 8 月 23 日進行,除了南投縣第二選區游灝上次以 2.46% 的差距險勝民進黨候選人、新竹縣第二選區林思銘若遇上民進黨支持者與第三勢力支持者整合,可能有危險以外;其餘選區包括新北市第十一選區羅明才、臺中市第二選區顏寬恒、第三選區楊瓊瓔、第八選區江啟臣、新竹縣第二選區林思銘、南投縣第一選區馬文君,當年都與民進黨立委得票差距 10% 以上,罷免案恐將面臨更大挑戰。
相關文章
顯示全部
留言 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