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AI 運動鞋」如何挑戰一次性製造邏輯?2 大供應鏈升級做法一次看
Nike 正在嘗試重新定義球鞋的未來,今年三月,Nike 推出首款內建感測器、具自適應功能的運動鞋「Nike Adapt Link」,能即時分析足部壓力與動作模式,自動微調鞋子貼合度。
這不僅是一項產品創新,更是一次對傳統鞋業製造、供應鏈邏輯的挑戰。
穿著同時即時調整貼合度!Nike 想打造「第二層肌膚」
不同於過去的機電類鞋款,Nike Adapt Link 是首款將壓力感測器與生物辨識模組整合進鞋底與鞋帶結構的智慧鞋款。透過內建的 AI 演算法,該鞋能即時偵測使用者足部壓力分佈、步態模式與活動狀態,並動態調整鞋帶鬆緊與支撐度。
這個創新,揭示運動鞋從過去「販售即定型」的靜態物件,進化為能在「穿著中學習與優化」的智慧載體。Nike 表示,此設計讓鞋子能根據穿戴者當下的需求與環境進行微調,無論是日常行走、劇烈運動或長時間站立,都能維持最佳貼合度與舒適性。
根據《Silicon Review》報導,Adapt Link 的誕生象徵 Nike 在設計邏輯上的重大轉向。傳統鞋款的開發以大量前期樣式測試為主,設計定型後就大量生產、鋪貨、銷售,製造與使用兩端是斷裂的;但當產品具備 AI 感測與自適應能力,設計流程就需要延伸至「穿著後」的每一時刻。
這不只是科技感的展演,更實際挑戰了鞋業既有的生產邏輯。因應這種「售後即製造」的新模式,Nike 開始重新設計其供應鏈體系。
重構供應鏈:數位分身與模組化製造並進
為支援 Adapt Link 的運作與延續性設計,Nike 採取了供應鏈升級策略。其一是導入數位分身(Digital Twin),在開發階段建立各種鞋款變體的虛擬模型,以模擬不同情境下的使用反應與生產負荷。
其二是建構模組化的生產線,讓同一條產線能隨時切換生產替換模組或功能升級零件。未來,消費者甚至可能透過 App 提交穿著回饋,觸發 Nike 根據其腳型與使用習慣重新製作專屬組件。
這些策略代表 Nike 不再只是單一產品的製造商,而是轉型為一個可持續學習、即時反應的運動科技平台。Adapt Link 標誌著 Nike 首次將 AI 感測與學習模組融入「穿戴過程中」的產品內部,讓鞋款不再是靜態物件,而是動態資料的載體與製造回饋來源。
未來此模式如果逐步擴散至其他運動品牌與智慧穿戴設備市場,預期可能引發一波針對資料隱私保護、供應鏈韌性與永續性設計的新一輪討論。
Nike 用這雙鞋,提醒整個製造業:真正的未來,不是更快地造出更多鞋,而是讓每一雙鞋都能隨著消費者一起變得更好。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Silicon Review》、DigitalDefynd,首圖來源:Unsplash
(責任編輯:廖紹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