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對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沒這麼簡單 一文看懂風險與陷阱
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歐洲領袖19日在白宮舉行會談後,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問題已經成為焦點,但烏克蘭的安全並非易事,其中隱藏著一些風險與陷阱。
北約組自願聯盟 戰線過長部署困難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與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歐洲可能會計畫組成聯軍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再提供烏克蘭海空支援,並協助烏軍重建。約有30個國家簽署了加入「志願者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的協議,但各國的實際貢獻尚不清楚。德國和義大利等國不願派遣地面部隊,澳洲和加拿大則相對有意願。
不過,歐洲聯軍很難有足夠兵力控制俄烏前線。具體來說,要在長達1,000公里的前線部署一支全方位保障部隊,所需兵力遠超過10萬人,對於自冷戰結束以來規模縮減的歐洲軍隊來說,這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另外還有後勤、輪調、指揮結構、違反停火協議時的交戰守則等,都是必須考慮進去的問題。
聯軍要能威懾俄軍 但不能刺激莫斯科
而且對烏安保存在著一處矛盾:如何讓聯軍有效阻止俄羅斯再次攻擊烏克蘭,同時又不能強大到讓俄羅斯反對。
軍事分析人士認為,更可行的方案可能是部署約1萬人的威懾部隊,以此向俄羅斯發出警告——在停戰期間內的攻擊行動都將付出代價。這支部隊將駐紮在烏克蘭,但不一定靠近前線。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一份報告指出:「部隊必須得到莫斯科的信任,並且一旦發生違反停火的情況,聯軍要有決心採取果斷行動。」
要使普丁有所顧忌 川普承諾仍為關鍵
川普雖然一反此前要求烏克蘭安保「由歐洲負責」的論調,19日表示烏克蘭安保「將由歐洲國家提供,並與美國協調」,提到美國不會派遣地面部隊前往烏克蘭,但會考慮提供空中支援。
聯軍也可能共同防衛烏克蘭的領空,具體的作法是在美國的參與下,將戰機部署到鄰國波蘭或羅馬尼亞現有的空軍基地。不過,如果這不僅是象徵性的動作,那仍需要明確且有利的交戰規則。換言之,飛行員需要知道,如果俄羅斯違反和平協議,例如向烏克蘭城市發射巡航飛彈,他們是否可以反擊。
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稱美國的參與為「突破」,因為美國擁有歐洲不具備的作戰能力,所以俄羅斯必定會顧忌美國支持的安保方案。但川普也會步步為營,以防局勢升級。
聯軍實際作用堪慮 俄能藉口擴大事端
以俄羅斯立場來說,任何北約國家都不能進入烏克蘭領土。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18日駁斥了「任何設想北約國家參與的軍隊出現在烏克蘭的方案」,而俄方也堅持和平解決方案都應包括對烏軍數量和能力的限制。
為了避免俄羅斯採取激烈行動,聯軍對烏克蘭的支援可能更多地集中在訓練、情報和後勤支援方面,幫助烏克蘭重建其飽受摧殘的軍隊,並持續提供武器和彈藥。
另一個風險是,俄羅斯可能會試探任何保障部隊的決心,找藉口發動新一波軍事行動。這反而可能助長普丁的最大野心:分裂跨大西洋盟友,使美國不願履行歐洲盟國已承諾的安全保障。
另外,若是歐洲聯軍願意為烏克蘭提供空中安全保障的話,可能會在烏克蘭境內設立禁飛區(no-fly zones),以確保烏克蘭的監視和偵察能力。但若禁飛區受到俄羅斯的挑戰,聯軍的空中優勢將難以維持,例如若是俄軍投入戰機的話,局勢將有迅速升級的風險。
烏克蘭入北約無望 停戰恐淪俄附庸國
烏克蘭若是需要建立安保體系,那可預見的是烏克蘭不可能加入北約。川普已經排除了這種可能性,其他多數北約成員國也暗中反對,例如斯洛伐克,主要理由是烏克蘭加入北約會大幅提高跨大西洋盟國捲入與俄羅斯的戰爭的可能性。
曾任駐莫斯科英國軍事武官的約佛爾曼(John Foreman)認為:「俄羅斯可能會接受美國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以換取對被俄佔區的正式承認,使俄羅斯實際上長期分割烏克蘭,且北約部隊不得駐紮在烏克蘭,烏克蘭也不得加入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