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川普貿易政策獲政治勝利 經濟成敗仍存疑
根據《紐約時報》周二 (29 日) 報導,川普政府過去 6 個月徹底改變延續數十年的全球貿易秩序,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接受對其出口商品課徵 15% 的高關稅。這種新常態以美國經濟為籌碼,其他國家被迫接受高額關稅來與美國做生意。
結果證明,川普的關稅威脅確實是有力的談判工具。市場對日本和歐盟被課徵 15% 關稅的反應相對平靜,顯示外界原本擔心的市場恐慌並未出現。
全球金融顧問公司 deVere Group 執行長 Nigel Green 認為,歐盟協議只是「重新設定,而非解決方案」。他指出,如果是一年前,市場會大幅震盪,但現在投資人只是慶幸情況沒有更糟。
雖然川普的全球貿易計畫看似政治勝利,但經濟成功與否仍備受質疑。
川普政府正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實驗,關稅水準回到美國 20 世紀初的高點。這種稅率水準在過去多半是開發中國家為保護新興產業而採用,並非美國這種工業強國的常見做法。
支持與質疑聲音並存
川普及其支持者主張,高關稅將鼓勵更多企業在美國生產,創造工廠就業機會,同時對企業和消費者影響有限。儘管長期研究證明關稅最終由美國人埋單,川普仍堅持認為費用將由外國政府而非美國企業或消費者承擔。
經濟策略研究所創辦人 Clyde Prestowitz 支持川普的做法,他認為川普治下的美國與 1946 年前的美國及中國等採用保護主義政策的國家有很多相似之處。他表示,這種做法曾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所有富裕國家都奏效過。
但許多經濟學家持續預測,川普的關稅將導致進口企業和消費者面臨更高價格,進而拖累經濟並削弱振興製造業的努力。
最近幾周,通用汽車 (GM-US) 和福斯汽車等車廠都報告因關稅損失超過 10 億美元。
影響將逐步顯現
KPMG 首席經濟學家 Diane Swonk 表示:「人們忽略的是,即使這些協議已達成,最終關稅稅率可能達到 20% 左右,比原本不到 3% 大幅上升。」
她指出,關稅政策推行過程斷斷續續,需要時間才能在供應鏈中發揮影響。經濟研究顯示,關稅的全面效應需要 6~18 個月才會顯現。
外交關係協會經濟學家 Brad Setser 表示,這些關稅規模龐大,足以拖累經濟成長,大多數美國人都會感受到這項重大政策改變的影響。但他認為,關稅幅度可能還不足以讓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貿易逆差目標受質疑
經濟學家也質疑這些貿易協議能否實現川普的重要目標:減少美國貿易逆差。川普將貿易逆差視為美國吃虧的證據。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資深研究員 Maurice Obstfeld 表示,他預期關稅對美國整體貿易逆差影響有限。他指出,川普政府一邊想用關稅減少貿易逆差,一邊卻通過大幅增加聯邦預算赤字的財政法案,兩者效果相互抵消。
川普重繪全球貿易版圖的努力尚未完成。根據高盛追蹤,占美國進口 56% 的貿易夥伴,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南韓、巴西和印度,尚未簽署初步協議。在加拿大,分析師認為美國關稅可能引發持續到 2025 年的衰退,除非與美國達成協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