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地籍異動即時通」,還有哪些方法破解不動產詐騙?
「蔡先生,你的房子過幾天就要拍賣了,你知道嗎?」銀行打電話來,讓老蔡瞬間愣住。
老蔡50 多歲,住在老家已半輩子,平日最喜歡在院子照顧盆栽兼放空。這間透天厝雖然是父母留給他的遺產,但房子有些老舊,心想也該好好找個買家過戶。某天,他收到銀行來電,說他的房子已經被設定貸款,因為遲遲沒有繳款,銀行要聲請拍賣這間房子來抵債。
「怎麼可能?我根本沒貸款啊!」老蔡慌了,趕緊到地政事務所調閱資料,這才發現,自己的房產竟曾被悄悄過戶,屋主一度變成了一個陌生人的名字;而這個人,早已拿他的房子去向銀行借款,現在銀行追不回錢,只能把他的家拍賣。
老蔡這才驚覺,他成了不動產詐騙的受害者,這都發生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
不要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2025 年1 月,台北市政府地政局揭露了一則超大型詐騙案,堪稱「台版地面師」。「地面師」來自日本漢字,因為日本影劇作品而在台灣慢慢為人所知。簡言之,詐欺集團鎖定土地或不動產,假冒所有人、偽造文件,欺騙買家或投資者,從中獲取鉅額資金。
回到台灣,前案據查在3 年間非法獲利近1.4 億元。詐騙集團鎖定久未辦理繼承登記的房產,偽造代筆遺囑,將許多獨居老人過世遺留的房產非法轉移。集團成員包括里長、律師、戶政人員及員警等40 餘人,分工細密,手法令人震驚。
這群詐騙份子的動作,堪比電影情節:
・選定目標:挑那些「很久沒繼承人處理」的房產,等屋主過世後,再悄悄下手。
・偽造遺囑:偽造「代筆遺囑」,再透過公證或律師背書,讓文件看起來超級真。
・組織綿密:集團成員不只是小混混,不管是里長、律師、戶政員、員警統統入列,內外串聯,讓假遺囑一路暢行無阻。
・全套劇本:怕人起疑,集團還準備各種「親友見證」應對,讓人誤認一切合情合理。
幸好,北市地政局看穿了這齣戲,直接向檢方報案,讓詐騙集團的「天衣無縫」變成「漏洞百出」。這一切,都始於地政局基層公務人員的警覺。
原來,地政事務所的專員在處理相關案件時,發現多起以代筆遺囑辦理的繼承登記,且相關人員如律師、見證人等頻繁重複出現,遂引起懷疑。地政局隨即將相關資料提交政風處,並向台北地檢署告發。經檢、警等單位深入調查,歷時一年,於2024 年11 月對44 名涉案人員提起公訴,成功瓦解該詐騙集團(官方破案實錄)。
3種常見詐騙手法,小心為上!
另外還有3種常見的詐騙手法:
手法1:先以假投資名義詐騙,再誘騙抵押房產貸款
這招會先騙受害人投資,甚至申請貸款加碼,最後受害人因還不出貸款,讓房產被拍賣而「財屋兩失」。
針對這樣的現象,各縣市的地政事務所已陸續實施防詐關懷措施。一旦發現設定抵押的疑點,如當事人神色慌張、保持手機通話等情形,就會適度提問,並通報員警到場,透過警政、地政互聯網來打擊犯罪。
手法2:不肖房仲、地政士聯合假買家,偷天換日將屋子貸款取得現金
此時,房仲與地政士會聯合假買家 ,利用賣家不知情與資訊落差,拿他的不動產申請貸款,接著再把不動產轉回賣家,並告訴賣家不買了、甚至落跑。就這樣,賣家莫名背負貸款,錢也被拿走,事後只能透過提告,勉力降低損失。
手法3:冒名補發身分證、所有權狀,藉以盜賣土地
如北市地政局所警示,詐騙集團鎖定的對象多為年邁的地主。他們會以身分證遺失為由,冒名向戶政事務所辦理補發身分證及變更印鑑,再到地政事務所申請補發土地所有權狀,等領到權狀後,就把土地變賣。
4大防線,守護不動產安全
面對種種令人怵目驚心的詐騙手法,我們可以透過以下4道防線守護財產:
第1道防線:別隨意交出印鑑證明與權狀
不少詐騙案件都是因為屋主輕信他人,交出印鑑章、印鑑證明、土地權狀、身分證等4種重要文件,結果被人冒用簽約過戶。切記!重大交易應該親自監督,千萬不要輕易將文件交給陌生人!
第2道防線:慎選不動產代辦與買方
工商社會難免忙碌,而詐騙集團常透過「假買家」或「假中介」來設局。因此在進行買賣、貸款或委託代辦時,一定要慎選合法、信譽良好的仲介與地政士,並確保所有交易文件都有經過合理確認且合法。
特別強調,若買賣過程中,對方雖已指派地政士,仍可自己聘請信任的地政士等專業人士扮演顧問,協助監督相關過程,強化財產安全。(想了解地政士與仲介更多資訊,歡迎使用「不動產服務業查詢」)
第3道防線:定期查詢不動產登記狀況
屋主可以透過內政部地政司的「地籍存摺」或至地政事務所申請謄本,確認不動產名下有無異常變更,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移轉或設定抵押。
此外,也可設置警報通知,掌握不動產的最新狀況。目前政府已免費提供「地籍異動即時通」的服務,屋主可向地政機關申請;當名下不動產發生交易、異動或相關申請時,就會立即收到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一旦發現異常,就能馬上採取法律行動。
具體來說,民眾可以設定二組不限本人的行動電話及電子信箱號碼,當不動產有申請買賣、拍賣、贈與、夫妻贈與、信託、抵押權設定、書狀補給、查封、假扣押、判決移轉、調解移轉、和解移轉等相關登記時,地政單位就會發送簡訊及電子郵件通知「指定對象」。
第4道防線:申請「預告登記」
若申請「預告登記」,即便有人偽造文件,也無法直接辦理過戶或抵押。預告登記就像在位置上放了一張紙條寫著「這是我的位置」,那麼別人就不能隨便坐下。
假設父母有被詐騙的風險,子女就可以幫長輩在不動產上做預告登記,把不動產登記給自己。將來父母的不動產如果要移轉,就須經過子女同意,能讓父母的不動產免於第三人覬覦。
換句話說,當不動產有了預告登記,就不能偷偷賣給別人,否則地政事務所會說:「不行!子女有先登記,這房子已經佔位了!」同樣的,也不能偷偷拿去抵押,銀行看到登記也會說:「這房子有預告登記,我不敢借錢!」
前述不動產移轉、設定抵押的動作,如經詐欺或脅迫,依法是可以撤銷的。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動產已經轉手,被不知情的第三方取得,即可能無法要求返還。因此,若真的發現不動產有危機了,記得在第一時間報警,並提起民事訴訟來暫時凍結移轉。
當然除了我們自己之外,我們也要呼籲地政單位既已發現台版地面師的問題,即應全面檢視「遺贈登記」的作業流程,建立更高標準的查證機制。而我們也可以思考,與其被他人濫用,不如自己好好「預立遺囑」,確保不動產能由自己做主。
提醒一下,預立遺囑最好經由公證,除了加強公信力外,也可避免未來因格式不符無法順利完成不動產登記。
總之,要防止自己或家人落入詐騙陷阱的關鍵,就是「多一分懷疑、少一分受害」。透過四大防範措施,加上專業人士(地政士或公證人等)的協助,就能更加確保財產安全,避免成為下一個詐騙集團的受害者。別因一時疏忽,讓不肖之徒盜走我們的一生心血!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銀天下》立場/責任編輯:吳佳珍)
※本文由銀天下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房子莫名其妙被過戶?這4種文件千萬別亂給!4道防線破解不動產詐騙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60歲後最值得的4筆投資?夏韻芬教你花掉遺產,活出美好人生